秦王有一天突然想吃“公鸡下的蛋”,还说这能延年益寿,非要大臣三日之内找来不可。
可问题是,公鸡怎么可能下蛋啊?这不是摆明了想为难人吗?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小孩站出来说:“这还不简单?”
这孩子就是战国末期赫赫有名的神童甘罗,后来还官拜丞相。
那么,甘罗究竟是怎么回答的?他又凭什么让秦王刮目相看?
![]()
神童甘罗
甘罗出生于下蔡,祖籍属今安徽一带,家境虽属显赫,却也命运多舛。
他的祖父甘茂曾是秦国赫赫有名的左丞相,辅佐秦惠王、秦武王征战四方,一度权倾朝野。
可世事无常,甘茂后因朝中党争,被迫离秦赴齐,从此甘家在秦国的地位江河日下。
即便如此,甘家仍是门第高贵之族,深谙为官之道,尤其甘茂,虽身在他国,却心系家门香火。
![]()
他看得清时代的潮流,也识得孙儿的与众不同。
那年,甘罗不过五六岁,却已然口齿伶俐,记忆惊人。
甘茂初时不过随口问他一个成语出处,谁料他不仅能脱口而出,还能细细讲出背景典故,甚至引申义亦能说得头头是道。
从那之后,甘茂便将全部心血投注于孙儿甘罗身上。
![]()
甘茂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授业之人,更多是以历史人物之行止,教孙儿识人、察势、辨虚实。
甘罗也不负所托,一次,甘茂与旧部闲话朝政,说到齐国近年与秦有缠斗之嫌。
众人各抒己见,分析纷繁,甘罗却静静听完后忽然问了一句:“若齐国使者在秦暗设谋算,秦王以何识破?”
这突如其来的发问,让众人先是一愣,继而陷入沉思,竟无一人能答。
甘茂则看向孙儿问:“你以为如何?”
![]()
甘罗认真说:“言多者谋浅,若有人夸夸其谈不离大义仁德,却避谈国利兵实,便是心中另有算盘。”
甘茂闻言,忍不住放声大笑,就这样,甘罗的才思和敏锐传为佳话。
但真正令他声名大噪的,是一次家族设宴。
那次,宾客满堂,其中一位老者醉后失言:“听闻你家小孙聪慧非常,不知是否真有其名?”
甘茂没有多言,只淡淡一笑:“不若试上一试?”
老者出了一道看似无解的逻辑题,设局复杂,还夹带诡辩。
![]()
众人都以为他必被难住,谁知甘罗听完后条理清晰地作答,连带举一反三,又扯出两个类比例子,将老者言语反转驳回。
从此,甘罗“神童”的名声开始在秦国朝野蔓延。
但对甘罗而言,这一切不过是序章,他的锋芒,才刚刚开始露出一点轮廓,尤其是回答秦王的那句话更是让人震惊和佩服。
![]()
一句妙语救全家
秦宫,秦王嬴政负手而立,那一日,一位擅长言术的方士进宫面圣,声称公鸡所下之蛋能养身健体、延年益寿,甚至治百病、祛邪气。
秦王素来雄才大略,却也信些神鬼之谈,听罢竟颇为动心。
于是,他当即召见左丞甘茂:“寡人近日患疾,需服此公鸡之蛋疗养,三日之内,务必寻得。”
![]()
若是寻常之事,自然尽职尽责便好,可这“公鸡下蛋”荒唐至极!
甘茂那一日回到府邸,连饭也未用,便独坐书房,这一夜,他也愁的几乎未眠。
而甘罗走进祖父的书房后,见他眉头紧锁便关心询问;“爷爷,可是有人欺负您了?”
甘茂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孙子,他从小到大总是见微知著,言语敏捷,,也许……或许可以试上一试?
![]()
于是他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甘罗,甘罗听完没有立刻反应,而是他低头想了片刻才说:“爷爷,孙儿有一计,可化此难。”
甘茂讶然:“你有办法?”
“只是让大王明白一个道理而已。”甘罗神色镇定。
三日之后,朝堂之上,群臣毕集,唯不见甘茂身影,嬴政高坐龙椅之上,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耐。
![]()
正当他欲言责问时,甘罗来了:
“小臣甘罗,代祖父前来复命。”
全场哗然,一个十二岁的孩童,竟敢擅自代祖上殿?嬴政面色也瞬变:“你祖父何在?竟敢失期不至,还敢遣一小儿搪塞?”
甘罗却神色不惊,只恭敬道:“回禀大王,家祖近日……在家中生孩子,实在脱不开身,只得由孙儿代劳。”
![]()
一句话出口,殿上顿时鸦雀无声,嬴政则先是一愣,旋即大怒:“荒唐至极!男子焉能生子?你小儿信口胡说,不怕掉脑袋?”
殿堂之上,杀气顿起,殿中兵卒已提刀在侧,而甘罗却依旧不慌不忙地说:
“既然男人不能生子,那……请问大王,公鸡怎能下蛋?”
![]()
话音落地,嬴政一愣,随即脸色由怒转诧,最后竟哑然失笑,拍案而起,放声大笑。
“好一个甘罗,年纪虽小,言辞却有深意。”接着,嬴政命人撤下兵卒,“寡人今日算是服了你这小童。”
从那日起,甘罗之名,不胫而走,那句“既然男人不能生子,公鸡怎能下蛋?”成了街头巷尾传颂的妙语。
这一役之后,嬴政也对甘罗另眼相看。
![]()
舌战群儒
不止如此,甘罗的智谋还在吕不韦府中再次展现。
吕不韦,号称“千金买臣”的奇才,是秦王政倚重的国相,权势之盛。
他听闻甘罗妙语救祖之事,顿起爱才之心,便请甘罗入府,一面试才,一面亲授政术兵法。
而甘罗初入门下,不卑不亢,礼数周全,说话却极有章法,不媚不逆,反让这位纵横捭阖的秦相,屡屡点头称奇。
这天,府中议事厅内,吕不韦眉头紧蹙,手中的文书读了又读,却总是没个章程。
![]()
只因他最近谋划一件大事:与燕国结盟,夹击赵国,以扩河间封地之图,但有一点难题让他迟迟不能推进。
他想派老臣张唐为使,前往燕国为相,可张唐却坚决不从,声称自己曾率兵攻打赵国,如今若从赵地路过,必遭报复,性命难保。
吕不韦反复劝说,张唐铁了心拒绝,几次三番无果,吕不韦便有些焦躁,连用人都不知从何起用。
甘罗见状主动揽了这桩事,前往了张唐府邸进行劝说。
![]()
这位张唐老臣,是战功赫赫的宿将,性情倔强,人称“铁脖子”。
甘罗站在门前,请求面见,门人看他年幼,欲拒不纳,谁知他立于门前朗声一问:“张唐大人,可知自己之功与白起相比,谁更出众?”
此语惊动府内,张唐出厅见他问:“你是何人,为何出言无礼?”
甘罗躬身行礼:“晚辈甘罗,奉相国之命而来。”
![]()
张唐一听是吕不韦门下,便收了些怒气:“你刚才问我,与武安君相比有何异?”
甘罗并不畏惧,随后用一番话成功打动了张唐。
最后,张唐还是应下了,而甘罗也顺利交差。
这一役之后,甘罗之名传遍秦廷内外,众臣皆惊:一个年仅十二的少年,竟能三言两语,说服一代老臣。
而吕不韦更是对他刮目相看,不仅准其参与更多议政,还将其视为“可托以事者”。
![]()
十二岁官拜丞相
若说三言两语劝张唐已足令人拍案叫绝,那甘罗真正立下不世之功的时刻,却是在他年仅十二岁的那一年。
张唐应允出使燕国后,吕不韦仍心中不安,不是怀疑张唐的忠诚,而是忧心赵国会在途中设伏,阻断其路。
彼时的赵国与秦国,虽未明言交恶,却暗流涌动,素来视秦使为眼中钉,张唐若单骑而过,生死难测。
吕不韦几日未眠,翻看地图、调阅旧案,正当左右为难之际,甘罗再一次站了出来。
![]()
这一次,他不是为人说客,而是自请前往赵国,提前开路。
年仅十二岁的小小少年,竟敢言说要以一己之身,为张唐扫清万里路途。
吕不韦也当即向秦王嬴政奏请,甘罗以童子之身,奉命出使赵国。
秦王本对甘罗颇有好感,早已知其才思敏捷、行事沉稳,如今听说他自请赴使,便亲自召见。
![]()
“大秦上卿,须年德俱尊,你尚年幼,如何担得此任?”嬴政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
甘罗不卑不亢:“臣虽年幼,却知国势于存亡一线;臣不求位高权重,只愿秦谋无碍。”
嬴政沉吟片刻,终于一挥手:“好!既如此,寡人准你行此一事。”
使命在身,甘罗披上使节衣袍,乘五乘之车,踏上前往赵国之路。
一路之上,他未曾片刻懈怠,每日研读赵国旧策,分析其王政兵势,甚至连赵王嗜好、赵国旧臣来往史实,也如数家珍地背诵在心。
![]()
数日之后,赵国王都门前,少年秦使驾车而至。
赵王赵偃早知此子年幼,却未料他容貌俊朗、气度沉稳,举止合礼而言辞有章,竟未见丝毫孩童之气。
初次觐见,赵王问道:“秦国竟遣你这等年幼者来我赵邦,是视我赵国无人耳?”
甘罗笑而不答,反问一句:“敢问大王,近日可知燕太子丹在何处?”
赵王一怔:“在秦国为质,寡人自知。”
甘罗又问:“张唐即将赴燕为相,大王知否?”
![]()
“寡人也知。”赵王冷淡应答。
甘罗忽然收敛笑容:“太子为质,燕不敢反;张唐入燕,盟定可期,秦燕联手,赵国正处其间。若赵不先动,则被动不止;若赵先施,或可转危为安。”
赵王听得此话,心头一紧,似已意识到问题所在,却不动声色:“你秦国既要联燕,何故转来示好于赵?”
甘罗微微俯身:“大王若能献五城于秦,臣可回朝请王,断与燕之盟,赵王可专心北顾而无后忧;此举非献地,而是借势解围,转守为攻。”
![]()
赵王沉吟半日,终是叹息:“你年纪尚幼,竟能言此大局,实乃神童。”
终因甘罗言辞恳切、分析精妙,赵王终于首肯,划出五座边城为和议凭证,允秦使归国议策。
此举不仅顺利解除张唐路途危机,更为秦国夺得五城,无兵而下;一言值千金,少年一语而定邦交,远胜百万兵。
甘罗归秦之日,京师夹道相迎,百姓呼声震天,嬴政更是称:“甘罗此行,寡人记之,以其功,当拜丞相。”
![]()
朝堂震动,上卿者,执国政、辅国纲,历来乃宿臣长辈所居之职,如今竟赐予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少年?
嬴政却再不迟疑,是日,甘罗拜为上卿,秦国上下无不传颂。
这个从“公鸡下蛋”中走出的少年,最后以真实政绩立足朝堂,站上了权力的巅峰。
他不是靠巧嘴骗来的名声,而是用一场真正的纵横捭阖,让天下见识到了,何为少年天子器,何为神童上卿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