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潜伏最久的地下党,至死未暴露,97年中央领导证明:他是秘密党员

0
分享至

他曾是国民党少将,是傅作义的心腹秘书,也从未有人怀疑过他的真实身份。

可97年,他竟被中央领导证实,是中共潜伏时间最长的地下党员。

潜伏期间,他几乎把整个国民党高层的情报握在手里,帮着共产党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关键战役。

那么,他到底是谁?他是如何潜伏成功、又为何至死都未曾暴露?



奔赴延安

1914年,阎又文出生在山西万荣县荣河镇。

阎家田地不多,父亲是个塾师,母亲操持家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可即便在这样的生活里,父母却省吃俭用,咬牙也要供阎又文读书。

阎又文自己也争气,自小便知知识的力量。

他更是以全优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法学院,成为村里百年来第一个进大学的学生。



但彼时的中国,东北已成日寇之手,北平动荡,因此,法学院的课堂并不只是讲授法律条文的圣地,它更像一个交汇思想与信仰的熔炉。

而阎又文性格内敛,不爱多言,但凡事做得干净利落,逻辑严谨,正因如此,他很快被学院里的一些“进步青年”注意到。

阎又文最初只是坐在后排听,但渐渐地,思想的火种在他心中燃起。

他开始参与“中外语文学会”,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时,更是通宵未眠。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

新闻纸张几乎每天都是城池失守、百姓流离,山西也危在旦夕,就在这个时候,阎又文毕业了。

他的同学有的考公务员,有的南下避战,而他却选择了回乡,准备自筹武装组织抗日队伍。

这并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从北平到太原,他一路目睹日军暴行,烧杀掠夺的画面令人发指。



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窗在村中召集青壮,买枪购粮,准备组建一支抗日游击小队。

可现实远比理想残酷,队伍还没成形,日军便已兵临临汾重镇。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他在西安偶然听到彭雪枫、程子华的抗日演讲。

演讲结束后,他当即决定去延安!

可通往延安的路却异常艰难,当时,蒋介石为防共产党势力扩大,已在通往延安的路上设下重重关卡。



凡有意北上的青年都会被盘查、关押,严重者甚至被送入“劳动改造营”。

阎又文一行人在西安被拦,几番周折也找不到突破口,就在几人几乎要放弃时,阎又文遇见了他的大学老同学樊长荣。

这位老友彼时在傅作义部下任职,恰好要从西安赴山西临县,而那条路正需途经延安。

樊长荣见阎又文等人心志坚定、目标明确,便答应为他们“担保”同行。

一行人换上傅部军装,借道临县之名,顺利通过了国民党设下的层层盘查。



打入敌营

他的到来,并未惊动任何人,却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邢西萍。

这个名字于阎又文并不陌生,曾经的中外语文学会主事人,如今在延安已改名为“徐冰”,是中央党报委员会的秘书长。

没有过多寒暄,徐冰开门见山:“你是荣河人,和傅作义是小同乡,组织上有个任务,你愿不愿意接?”

任务是潜入傅作义部队,以同乡身份为引,获取核心情报,开展统战工作。



那一年,傅作义还被视为“友军”,虽属国民党系统,却与我党关系良好。

八路军120师与傅部隔河相望,常有联谊互动,傅作义甚至送部下前往抗大、陕北公学深造,部队纪律也模仿共产党,给人颇多好感。

但这份“好感”并不能掩盖战争大局的不确定性。

傅作义是军阀,是有枪有地盘的主,倘若哪天风向一变,立场倾斜,我党数年心血恐被葬送。

因此,延安才决定派人深入其心腹中枢,而阎又文,就是那个被选中的人。



进入傅部并不简单,但“荣河同乡”这块牌子确实起了奇效。

傅作义见他学识出众、谈吐不凡,又是一表人才,自然心生亲切,他让阎又文暂时挂职35军某团政治主任。

一年后,傅作义将他调至身边,担任私人秘书。

自此,他每天亲笔起草傅作义的电文、发言稿、战略分析,甚至连与南京的电报也是由他斟酌遣词。

就在阎又文在傅部如鱼得水之时,一封来自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电报打破了平静。



电文直指阎又文曾在延安生活,要求其即刻前往重庆“核查背景”。

傅作义收信后,脸色复杂,他欣赏阎又文,也疑心未除,但终究情感战胜疑虑,他并未按命令行事,反而回电称:

“阎又文是我亲任之人,若他是共产党,我以性命担保。”

阎又文得以留下,但这一劫虽然避过,却也彻底切断了与组织的联系。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继续潜伏,继续写稿、起草、记录、伪装。

而这一潜,便是整整七年。



死里归队

抗战进入尾声,日军节节败退,可对于阎又文而言,这场战争却尚未结束。

甚至可以说,从那一刻起,他才真正踏入一场没有硝烟,却刀锋更寒的“战局”。

从延安进入傅作义身边那年算起,已经七年过去,这七年中,他没有接到任何来自组织的联络。

他每日置身于傅作义的军政核心,白日提笔代拟战事密电,夜里却只能在纸张燃尽的火光中,默默期盼一封“来自延安的信”。



终于,机会来了,1946年,傅作义司令部照例繁忙,政工处送来几份公文,阎又文伏案批改时,一位不速之客被引进办公室。

来人自称“张治公”,说是其弟张治忠曾托其转信交给阎长官,如今弟弟失联,只好亲自上门询问。

但阎又文只说自己不认识他,那人识趣离去,却在几日后再度现身,只不过这次不是在军营,而是在阎又文的家门口。

他带着两盒粗点心,说是来“登门致歉”,还连着三问:

“你叫阎又文吗?”
“你是山西荣河人?”
“你是山西大学毕业的吗?”



这三问看似寻常,却像三把钥匙,一道道解锁封存七年的信任密码。

那人眼中泛起微光:“阎又文同志,我是延安来的王玉,党中央派我来找你。”

阎又文也知道,既然组织找回了自己,那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更小心、更隐秘。

王玉则带来明确指令:不得与地方党组织接触,一切行动由王玉单线对接,层层递交至中央情报首脑李克农与罗青长,直接受毛主席、周总理领导。



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便是发生在绥东战役前夕。

傅作义密谋对我军发动大规模突袭,部署细致,战线广阔,而我军彼时对其兵力调配一知半解,极有可能误判形势,惨遭重创。

阎又文不动声色地从日常公文、会议记录中拼凑出傅作义即将调动的部队番号与战术意图。

他未敢动笔,只凭记忆暗藏于心,然后与王玉在布店内复盘。

王玉将这些内容密密麻麻地记录于特制竹简上,藏于商货之中,转道传出。



不久,党中央便接到了情报,李克农一见大惊,立即调整战略部署,命华北野战军避锋芒、诱敌深,成功将损失降至最低。

这一役的转危为安,让延安高层对阎又文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这场战役之后,阎又文与王玉的配合更为默契,他们每一次情报传递都要防住三重监控、四道人墙。

可他们从未失手,因为阎又文清楚:只有活着,将每一条信息送出去,才算真正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赫赫功名

1948年,阎又文再次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关键的一场战役。

辽沈战役尘埃落定,东北野战军凯旋在即,党中央谋定而动,准备下一盘更大的棋局。

傅作义此时坐镇北平,统领40余万国民党军,既是华北“剿总”总司令,又是北平城的实际统治者。

若其坚守不退,平津战役势必化为血战,古都北平百年文脉恐被战火焚尽。



就在这时,李克农将一纸密令交予王玉:请阎又文务必在两周之内,搞清傅作义全部军事部署,包括军力配置、退守意图、外交动向。

两周里,他不敢写,不敢录,只能靠脑海里一遍一遍默记。

不到十天,他便完成任务,将情报一一口述于王玉,由后者火速送往中央。

情报一经审阅,党中央当机立断,提前调动部队,采取“围点不打”的战术策略,断其退路,促其妥协。

正是这一套布防,才让傅作义失去腾挪空间,最终下定和平起义的决心。



1949年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的公报发布,全城百姓奔走相告,百万大军未发一枪一弹,成功接管北平城池。

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留在傅作义身边,参与部队整编、绥远起义,直至加入水利部。

为了保全傅作义的政治地位与心理稳定,中央决定不公开他的地下党员身份。

因为傅作义,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最早起义者,是统战桥梁的关键一环。

若让人知晓其左膀右臂竟是共产党早已安插的卧底,或将激起信任危机,甚至引发整个统战战略的动荡。



阎又文也理解,他默然接受,继续“戴着国民党帽子”工作,隐姓埋名。

他不再用“党员”的身份出席任何会议,不再交“阎又文同志”的组织报告。

可他从未背弃信仰,他仍定期让人帮他秘密交党费,虽然不署名,但方式笃定。

直到1962年,他因食道癌病重,在北京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生命最后时光,年仅48岁。

他的葬礼一切从简,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自此,他的身份成了谜,甚至因此,大女儿入团被拒,儿子申请入党、考公职,一查政审,全被“卡壳”。

1993年,谜底终于被撬开一角。

这年,一场偶然的聚会中,王玉遇见阎又文女儿单位的一位领导刘光人。

刘曾是地下党员,与阎又文在北平时期多有交集。



王玉则听闻后情绪激动,拍案而起:“这事不能再拖了,他为党做了那么多,不能让他连子女都受牵连!”

王玉遂将情况上报中央,不久,农业部收到正式批复:阎又文1938年入党,是长期潜伏在敌营的重要党员,为我党隐秘战线作出巨大贡献。

1997年,北京日报上刊发一篇署名文章《丹心一片照后人》,作者正是时任中共中央调查部原部长罗青长。



他用公开身份,为昔日战友正名:“阎又文,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

那一刻,沉默的英雄终于被唤名。

英雄无名,却不无魂。

在今天回望那个时代的时候,我们该记住的,不只是战场上的胜利者,也应铭记那些在历史缝隙中拼命托举国家命运的无声巨人。

向阎又文致敬,向所有隐秘而伟大的灵魂致敬。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兴趣知识 incentive-icons
兴趣知识
感谢关注 感谢喜欢
852文章数 1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