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腊月,黑龙江一个小村庄突然被三百多个日本鬼子包围了,他们威胁百姓说出抗联的秘密。
就在这时,一个地主竟主动站出来,说他知道抗联的藏身地,要带着鬼子去找他们。
村里人骂他是汉奸,鬼子军官也半信半疑。
不料,这一趟其实是日本人的噩梦,他们在零下几十度的森林里,被冻成了冰雕。
那么,地主究竟是如何让日本鬼子冻成冰雕的?这位地主又是谁?
![]()
地主家的“另类”儿子
1899年,黑龙江呼兰黄家的老宅院内,迎来了一个新生儿,父亲为他取名为黄有。
黄家是殷实之家,其父黄老爷子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且黄家地广屋多,佣人婢女也成行,是人人眼红的富户。
但黄有自幼衣食无忧,骨子里却没有一点儿公子哥儿的派头。
他不喜赌、不恋酒,对打猎斗鸡这些豪绅子弟的把戏更是嗤之以鼻,反而频频出入学塾,苦读四书五经。
![]()
在他十九岁那年,清廷已风雨飘摇,日本人的觊觎日渐逼近。
这种情况下,黄有看着父亲在账房里为地租细算,看着佃户在灾年里苦苦哀求减租,心里泛起一股说不清的闷火。
他开始意识到,这些祖辈留下的田地,未必能撑起未来的天空,他也不甘于只做一个守成之人。
于是,他做出一个决定:卖掉呼兰的部分家产,举家迁往黑龙江的汤原县,开荒拓土,重新打拼。
![]()
汤原县彼时尚属边远之地,人烟稀少,土地虽广,却多是荒草乱石。
许多人宁愿守着三分熟地,也不愿冒着风险去那“荒蛮之地”,可黄有偏不。
他带着数十名长工,坐着马车,载着犁具,风尘仆仆地赶往那片素未谋面的土地。
初到那地头时,北风呼啸,黄有亲自裹着棉衣挖下第一锹。
长工们本是带着试探和疑虑来的,可看到这个“地主家的大少爷”毫无架子,和大家一起搭棚、搬砖、砍柴,心中不禁一震。
![]()
开荒第一年,天公不作美,连续几场霜冻让收成大减,雇工们个个脸上写满了愁。
有人悄悄议论,说这年怕是要被克扣工钱了,可黄有不仅未扣,反而按时足额发了工钱,还贴补了每人一斗小米。
另外,黄有不仅在灾年减租,还出钱雇郎中为村里义诊,哪个佃户家里闹了病灾,只要他知道的,必定送米送柴,亲自登门。
黄有的这种为人,让他与其他地主格外不同,更是让在黄有三十岁那年,在汤原已有了“黄善人”的称号。
![]()
投身抗联
1934年,黄有依旧如往常般巡视着自己那些刚刚翻新的农田和新盖的房舍,心情却格外沉重。
彼时,日军的铁蹄已迫近,家国危亡的气息扑面而来。
就在这时,一支穿着简陋的游击队悄然进入了村庄,他们大多是年轻人,神情坚定。
黄有第一次见到这些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队员,是在村头的那场会议上。
![]()
队长夏云杰,站在简易搭建的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抗日的严峻形势和革命的光明前景。
黄有被他的真诚和勇气深深感染,于是,他开始暗中为游击队提供粮食和资金支持。
白天,他仍以地主的身份出现在村中,处理家务,照顾田地;夜晚,则化身为抗联的幕后支援者,秘密将粮食送到他们的营地。
![]()
每一袋粮食,都是对日军的无声宣战,每一块银元,都是对革命信念的坚定投资。
在一次与夏云杰的秘密会面中,黄有还表达了自己愿意亲自加入游击队的决心。
夏云杰看着他,眼中虽充满了敬意和信任,于是,黄有正式加入了抗联,成为游击队的一员。
之后,表面上,他仍旧是那个穿着考究、与乡亲们言笑晏晏的地主;私下里,他是坚守阵地的战士,是为战友们筹措粮草的后勤骨干。
![]()
鬼子进村
1937年腊月的一天,黑龙江汤原县的小村庄静悄悄的,突然,村头的防线被一支约三百人的日军部队迅速包围。
他们将整个村庄死死围死,日军还命令所有村民集合到村头的广场。
老人、妇女、小孩,被无情地推搡着,聚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机枪架起,枪口冒着寒气,村民们面色苍白,眼中满是恐惧与不安,却又咬紧牙关,没有人愿意开口出卖自己的同胞。
![]()
日军军官则大声嚷嚷着,他们用生硬的汉语和翻译官交替着威胁与利诱:
“告诉我们抗联的藏身之地,有丰厚赏金!不给线索,全村枪毙!”
威胁的话语让村民们相互对视,彼此握紧了手,可脸上写满了固执与决绝。
他们知道,一旦泄露半点消息,自己就是汉奸,而且,抗联队伍是自己人,是保护大家的。
因此,尽管日军的枪口悬于头顶,无数双眼睛却闪烁着不屈的火焰。
![]()
就在这剑拔弩张、即将爆发的危急时刻,黄有缓缓从人群中走出。
“太君,别动手,我知道抗联的藏身之地,我愿意带路!”
一时间,村民们愕然,纷纷怒目相视,口中骂声四起:“卖国贼!汉奸!你算什么东西!”
但黄有不为所动,脸上没有一丝恐惧,反而露出一种若有若无的笑意。
日军军官眼神中也闪过一丝怀疑,旁边的翻译官则冷笑着质问:“知道你家中财产丰厚,为何要来凑这热闹?你和抗联是什么关系?说!”
![]()
黄有作出一副恳切痛苦的样子,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家产已空,抗联强逼供粮,受尽折磨”。他的表演让更多的人愤怒不已,将他视为叛徒,纷纷投掷雪球、辱骂咒骂。
日军则不敢轻易放弃一个“线索”,便下了命令:“既然如此,带路!”
于是,黄有挺起胸膛,带着三百余名日军兵力,离开了村庄,踏上了通往大兴安岭深处的雪地小径。
黄有则一边走,一边时不时回头,他也明白,这一场戏,他必须演得淋漓尽致。
![]()
冻成冰雕
漫天飞雪中,黄有带着三百多名日军,沿着隐秘蜿蜒的林间小道深入大兴安岭的腹地。
雪压枝头,冰凌闪烁,鬼子们的士气在寒风中逐渐消散,厚重的棉衣无法抵御刺骨的寒冷,疲惫的步伐在积雪里沉重而迟缓。
黄有故作镇定,偶尔扭头察看身后,口中哼着轻快的曲调,似乎漫不经心地带路。
然而他心中早已盘算着这一切,知道这群军队最怕的正是这漫无边际的冰天雪地和漫长的饥饿。
森林深处,空旷无援,粮食耗尽,日军便无处藏身,无处可逃。
![]()
到了第五天,日军已疲惫至极,干粮所剩无几,冻伤开始蔓延开来,士兵们的脸被冻得通红发紫,手脚麻木得失去知觉,却依旧被逼着前行。
黄有看着这般凄惨的景象,仍周旋着带他们继续走,生怕他们能找到回去了路。
期间,为了迷惑日本鬼子,黄有带他们来到一处早已废弃的抗联营地。
日军士兵兴奋地冲进屋内,寻找敌人踪迹,却发现空无一人。
![]()
军官怒吼着质问黄有,声声威胁欲要处决他。
黄有冷静回应:“他们早已逃走,恐怕知道你们来了,早就转移了。”
接着,他指向远方,虚构另一处“西沟密营”,诱使日军继续深入森林。
夜幕降临,日军在寒风中生起微弱篝火,瑟瑟发抖地试图取暖,可破败的营地无从抵御刺骨的寒冷,士兵们无不瑟缩成一团。
寒风中,冻僵的尸体逐渐增多,步履蹒跚的残兵溃不成军。
![]()
黄有则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他忍受着冻伤带来的剧痛,独自穿越漫漫白雪,急速奔向抗联根据地。
途中,他双腿已然失去知觉,连走路都变得艰难异常,身体几近崩溃,但他紧咬牙关,决心完成这场生死任务。
抵达根据地后,黄有被哨兵紧急送入营帐,他疲惫地讲述了引鬼子入陷阱的整个经过。
抗联战士们立刻组织出击,趁夜袭击被冻僵的日军残部。
经过激烈交战,几十名日军被消灭,其余溃逃者在茫茫雪地中纷纷冻死、饿死,化作静默的冰雕。
![]()
但黄有的冻伤却日益严重,在医药缺乏、环境严酷的营地里,黄有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几个月后,这位曾用智慧与勇气挽救无数生命的男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三十九岁。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像黄有一样的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钢铁长城。
他们或隐匿在深林,或奋战在前线,无论身份如何,他们的心中都燃烧着同一把火,保家卫国、拯救同胞的火焰。
![]()
而黄有更是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担当。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者,更是敢于用智慧和勇气,守护家园、保护同胞的无名英雄。
最后,冰雕冻结了日军的身影,却凝固不了黄有的精神,他的光辉,将随着每一场风雪,在岁月深处长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正义与和平而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