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荔枝锐评)
转自:荔枝锐评
由易中天担任编剧和监制的国庆档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日前上映。近些年国产动画片作为档期热门异军突起,这部动画片主打三国IP,又有易中天的名人加持,收获了不少关注。
![]()
虽说是动画片,但该片依然被寄予了严肃命题:书写历史。这种“野心”在主创的访谈中可以窥见一二。比如易中天表示,该片的改编主要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拍出的是一个接近历史形象的文学形象”。可以说,历史表达是该片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锚点。
这种寄托在部分程度上实现了。比如全片参考了来自国内外一百三十家博物馆、研究院、遗址的馆藏文物,曾跨越河南、河北、陕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上海等地进行六次实地采风。在片尾,片中亮相的文物一一给出具体的实物介绍,增加了厚重感,即使是动画片,观众依然可以在这种真实中感到和历史的连结。
![]()
另一个值得肯定的是,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对战争的描写要么容易流向一窝蜂的“群架”,要么容易变成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单挑”,该片却意外地讲究,各路阵法变换、兵种相克,表现得十分紧张刺激,战术性细节在一部动画片中得到了相当的体现,这想必也是对历史细节不断打磨的结果。
但这些细节真实,依然无法掩盖定位模糊的问题。一部影片的质地,到底是要追求历史题材的厚重感,还是动画题材的热血感?从该片的呈现看,主创似乎有所摇摆,并向“儿童向”上做了过多的妥协。
该片以曹操和袁绍之争为关键剧情,但对人物的塑造过于单薄。比如,曹操不像个乱世枭雄,更像是个满腔热血的动漫男主。他正直、孤勇、善良,满心兴复汉室;遭到献帝刘协误解之后,更是痛苦不堪,活像受尽委屈的职场“打工人”;甚至片中给他安排了一只小狗伙伴,用于体现他的“人性”。
![]()
历史研究者对于曹操形象确实有争议,但一个比较明确的共识是:他至少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当然,对其进行各种形象改编是可以的,将其简化为一个热血青年的形象,确实也有助于未成年人理解。但因为主创要贴合历史真实,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感知割裂,剧情无法自圆其说。
比如曹操被献帝误解倍感痛苦,但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杀害接受了刘协衣带诏的董承;哪怕经此事变,曹操在官渡之战绝望之际,刘协依然会亲临前线看望曹操,甚至冰释前嫌;曹操在打败袁绍之后,将其团团围住,依然留其生路等等。这些过于跳脱的剧情,且不说是否符合历史事实,甚至都不太符合基本的行事逻辑。
比如根据《后汉书》记载,曹操不仅杀了董承,还杀了董承之女董贵人,当时她已有身孕,刘协屡次为她求情,董贵人依然被害。那么经历过如此惨祸的刘协,哪怕从常人的角度,与曹操和解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至于放走袁绍显得重情重义,更是不存在,历史上的袁绍其实是自行逃走的。
这并不是苛责动画片必须符合历史真实,而是该片在宣发之际处处透着某种“阐释历史”的意味;但最终将真实历史情境过于简化,这很难满足成年三国迷的期待,也不符合成年人对人性复杂的感知。因此该片出现口碑割裂:未成年人也许会感兴趣,但主创着墨较多的三国历史,却在成年观众眼中变得稀薄了,难以经得起推敲。
![]()
而从近些年较为出圈的动画片看,无论是《哪吒》系列,还是《浪浪山小妖怪》,以及早些年的《长安三万里》,其实都有相当多的成年人因素:切中成年人复杂而真实的心境,比如对自我意义的追寻、对世道人心的感喟等,引发深层的共鸣,从而让整部电影的质地变得厚重,成为成年人、未成年人“各取一瓢”的话题之作。从这一点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固然有很多历史方面的打磨,却缺了打动成年人的“扎心”之处。
这部动画片是“第一部”,豆瓣评分也达到了7.3,整体质量还是有保证的。今后,若能更好地完善历史叙述,达到情节热血和历史真实更妥帖的融合,则更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