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报)
转自:中国环境报
![]()
近日,中国环境App法治频道开展了“那些年,那些案”征稿活动,已有许多执法人踊跃投稿。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上海从“一张罚单”到“满城备案”的故事~
2020年9月,微风中仍残留着夏末的燥热,而我办公桌上那本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白皮手册,却有着沉甸甸的份量。我盯着扉页上“9月1日起施行”的红字,深知这行字的背后,是对550家涉危废企业管理的规范,以及基层执法者陡然增加的责任与压力。
那时候,我负责的区域是上海市青浦区一个工业重镇,片区内共有550多家涉危废企业,然而完成备案的仅有378家,占比不足70%。新固废法刚刚实施,其核心变化聚焦于危废管理——以往未备案顶格处罚20万元,如今上限提高到了100万元,还明确了“按日计罚”。但企业大多对此不了解,甚至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我带着队员们挨家挨户送去法规手册,很多企业老板却将手册随手扔在一边,不屑地说:“你们就是想罚款,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
同年10月,我们接到信访投诉,反映一家位于工业园区的涉水重金属企业存在污泥不规范处置的问题。这家企业所在地是一个老化工区,涉水企业多,重金属污染是绝不能触碰的“红线”。我心中一紧,立刻带上执法队员赶赴现场。执法车刚停稳,在距离车间门口约50米的地方,一股刺鼻的酸臭味便扑鼻而来。车间后的空地上,十几个破旧的编织袋随意堆着,袋口裂开,里面装满了黑色的污泥。
队员小李气得满脸通红,他掏出新法手册,严肃地对企业老板王某说:“王老板,新固废法9月1号开始实施,危废未备案最高可罚100万元。你这些前处理污泥属于危险废物,既不备案还随意乱堆放,已经涉嫌违法了。”
王某却突然提高音量,大声反驳道:“罚100万元?你们别吓唬人了。周边厂子都没备案,怎么就查我?我这厂子一年也就挣几十万元,你要是罚100万元,我立马关门。”
我看着他眼中的漠视,深知这正是基层执法中常见的困境——有的企业既不懂法,也不相信法律的威严,总觉得“闹一闹就过去了”。
我紧紧攥着手中的新法手册,心平气和地对王某说:“王老板,我们不是来故意‘找茬’的,是依法进行检查。你看这污泥露天堆放,下雨天污水渗进地下水,厂区旁边就是河道,一旦造成污染,这个责任你能承担得起吗?”
当天,我们依法调取了企业台账,果然“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一栏空空如也。我们还调阅了危险废物处置合同,并对现场废水设施排口进行了监测。
在立案程序正常推进的同时,针对该企业的违法行为,我们同步联动属地政府,安排环保管家上门指导,并将整改清单当场交给了王某。
谁也没想到,最终给企业开出的这张45万元罚单, 成为撬动片区环境治理的“关键支点”。王某的案件就像一块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某某企业因危废未备案被罚45万元”“新固废法绝非‘纸上谈兵’”等消息在企业间迅速传播开来,曾经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侥幸心理,一夜之间被彻底打破。
这一案件的震慑效应,首先体现在环境治理效能的加速跃升。执法部门抓住时机,与属地街镇迅速建立“信息互通、问题共商、整改联动”的协同机制。通过联合开展法规宣讲、现场督导和技术帮扶等一系列措施,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推动区域内550家涉危废企业全部完成备案,实现了危废管理备案率从不足70%到100%“全覆盖”的突破。片区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涉危废投诉量同比下降82%。
更重要的是,治污主体的意识发生了深刻转变,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作为”。案件曝光后,新入驻企业主动将备案流程纳入开办的“必修课”,办理时效缩短至3个工作日;搬迁企业提前3个月完成危废处置和备案注销,合规率达100%;存续企业则纷纷建立“危废产生—贮存—转移”全流程台账,甚至自发组织员工参观合规企业,从中学习经验。这种“以案促改”的连锁反应,为精准掌握企业底数、动态落实监管责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与此同时,这起案件推动政府监管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型。随着企业备案数据的全面归集,执法部门系统梳理出区域危废种类、产生量、处置去向等关键信息,为搭建危险废物大数据平台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如今,依托这些数据建立的智慧监管系统,已实现对企业危废管理的“在线监测、异常预警、精准执法”,监管效率提升60%以上,为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这张45万元的罚单,不仅是一次执法行动的终点,更是片区环境治理从“乱”到“治”、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细”的历史转折点。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生态环境局
扫码进入“那些年,那些案”专题页,
了解更多执法人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