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朝万历年间,江苏南通,这座依江傍海的古城,热闹非凡。城内河道纵横交错,河水悠悠流淌,船只往来穿梭,带来了各地的货物与故事。
两岸的街巷里,店铺林立,招牌在微风中摇曳,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行人摩肩接踵,身着各异服饰,有身着朴素粗布麻衣的寻常百姓,也有穿着绫罗绸缎、腰佩玉佩的富商显贵,还有头戴方巾、身着长衫的文人雅士。
![]()
在这繁华的市井之中,一座石拱桥横跨在一条宽阔的河面上。桥身由大块的青石砌成,历经岁月的打磨,表面虽略显斑驳,却更添几分古朴韵味。桥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瑞兽,有娇艳欲滴的花卉,还有形态各异的人物,无不展现着工匠的精湛技艺。
这日午后,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桥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惊呼:“有人跳河啦!”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华丽服饰的中年男子,正从桥上一头扎进河中,溅起大片水花。
“快来人啊,救人!” 周围的百姓们纷纷呼喊起来,一时间,桥上乱作一团。就在这时,一艘小船如离弦之箭般飞速驶来,划船的是一位年轻的渔夫,名叫李二。他身形矫健,常年在江上讨生活,练就了一身好水性。只见他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水中,向着落水者奋力游去。不一会儿,便将那中年男子救上了小船。
李二将小船划到岸边,众人七手八脚地将中年男子抬上岸。中年男子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浑身湿透,狼狈不堪。李二站在一旁,一边抹着脸上的水,一边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为啥要寻短见啊?”
中年男子缓缓坐起身来,恶狠狠地瞪了李二一眼,突然大声叫道:“我的玉佩呢?我的祖传玉佩不见了!肯定是你趁我昏迷的时候,偷走了我的玉佩!”
李二一听,顿时愣住了,连忙说道:“你别胡说,我怎么会偷你的玉佩?我可是拼了命把你救上来的!”
周围的百姓们也纷纷为李二打抱不平。一位老者皱着眉头,不满地说道:“年轻人,人家好心救你,你怎么能恩将仇报,诬陷人家偷东西呢?”
“是啊,是啊,这也太没良心了!” 众人纷纷附和道。
然而,中年男子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一口咬定是李二偷了他的玉佩,并且站起身来,气势汹汹地要拉着李二去见官。李二又气又急,脸涨得通红,却又百口莫辩。他只是一个穷苦的渔夫,平日里靠打鱼为生,老实本分,如今被这富商如此诬陷,心里又委屈又害怕。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他目光威严,不怒自威,众人见了,纷纷让出一条道来。原来,此人正是南通知县赵大人。赵大人今日微服出巡,恰好路过此地,目睹了这一幕。
赵大人走上前,目光如炬,扫视了众人一眼,然后沉声道:“何事如此喧哗?”
![]()
中年男子见是知县大人,立刻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大人,您可要为我做主啊!我是城中的富商赵老爷,今日路过此桥,不慎失足落水。幸得这个渔夫将我救起,可没想到,他竟趁我昏迷之际,偷走了我腰间的祖传玉佩。那玉佩价值连城,是我赵家的传家之宝啊!” 说着,他还从怀中掏出一张玉佩的图样,呈给赵大人看。
李二也急忙跪下,大声分辩道:“大人,冤枉啊!我李二虽然穷苦,但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绝不会做出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我救他只是出于一片好心,没想到他却恩将仇报,诬陷我偷他的玉佩。”
赵大人看了看赵老爷呈上的图样,又看了看李二,神色凝重地说道:“公堂之上,岂容狡辩。既然你们各执一词,那就随我回衙门,听候发落。”
于是,赵大人带着赵老爷和李二回到了县衙。公堂上,气氛严肃压抑,衙役们手持水火棍,分立两旁,齐声高呼:“威武 ——”
赵大人端坐在公案后,一拍惊堂木,问道:“赵老爷,你且详细说来,你是如何确定是李二偷了你的玉佩?”
赵老爷连忙说道:“大人,我落水被救上岸后,第一时间就摸了摸腰间,发现玉佩不见了。当时现场只有李二一人在我身边,不是他偷的,还能有谁?而且,我这玉佩是祖传之物,样式独特,价值不菲,一般人见了,难免会起贪念。”
李二听了,气得满脸通红,大声反驳道:“你胡说!我救你上来后,一直守在你身边,根本没有动过你的东西。你不要血口喷人!”
赵大人又问:“李二,你说你没有偷玉佩,可有什么证据?”
李二顿时语塞,他一个穷苦渔夫,救人时哪会想到会被人诬陷,又怎么会有证据呢?他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只是不停地磕头,说道:“大人,我真的没有偷,我对天发誓,若我偷了他的玉佩,叫我天打雷劈,不得 好死!”
赵大人见李二如此坚决,心中也有些疑惑。他觉得此事似乎没有那么简单,这李二看起来憨厚老实,不像是会偷东西的人,可赵老爷又是城中有名的富商,也不像是会无端诬陷他人的。而且,现场没有其他证人,这案子一时之间还真有些难断。
赵大人沉思片刻后,说道:“此案证据不足,难以定夺。来人,先将李二收监,待本官派人调查清楚后,再做定夺。”
李二一听,顿时如遭雷击,他拼命挣扎着,喊道:“大人,冤枉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 但衙役们还是将他强行押了下去。
退堂后,赵大人回到后堂,心中始终觉得此事蹊跷。他想:“这玉佩究竟去了何处?李二到底是不是凶手?若他是被冤枉的,那真凶又是谁?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
赵大人决定亲自调查此事,他换上便服,带着一名亲信,悄悄地离开了衙门,朝着案发地点走去 。
![]()
夜幕如墨,笼罩着整个南通城。赵大人回到县衙后,仍在书房中反复思索着白天的案件,眉头紧锁,一脸凝重。桌上的烛火跳跃不定,映照着他疲惫而又专注的面容。
突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赵大人微微一怔,心中暗自纳闷:“如此深夜,会是谁前来拜访?” 他放下手中的案卷,起身缓缓走向门口,打开了房门。
只见门外站着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面容秀丽,神色却带着几分哀伤。她见了赵大人,立刻盈盈下拜,轻声说道:“民女柳娘,深夜打扰大人,还望大人恕罪。民女有冤情,特来求大人为我做主。”
赵大人连忙将柳娘扶起,让她进了书房。待柳娘坐下后,赵大人仔细打量了她一番,问道:“柳姑娘,你有何冤情?且慢慢道来。”
柳娘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递向赵大人,说道:“大人,这便是赵老爷所丢失的玉佩。二十年前,我本是一个普通的渔家女,与父母相依为命,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平淡幸福。然而,那赵老爷见我有些姿色,便起了歹心。
一天,他趁我独自在河边洗衣之时,将我强行掳走,欲行不轨。我拼死反抗,在挣扎中,从他腰间扯下了这块玉佩。他恼羞成怒,竟将我杀害,并将我抛尸河中。
我的父母得知后,悲痛欲绝,去官府告状,可那赵老爷买通了官员,此案便不了了之。可怜我的父母,也因伤心过度,不久便相继离世。”
赵大人接过玉佩,仔细端详,发现正是赵老爷所丢失的那块。他心中一惊,没想到这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惊天的秘密。他又问道:“柳姑娘,你既然已死,为何如今又能现身?”
柳娘抽泣着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我死后,心中怨念难消,魂魄一直飘荡在这世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机会为自己和家人报仇雪恨。
今日,我见赵老爷落水,本以为是老天开眼,让我有机会惩治他,可没想到被李二救了上来。我本想就此作罢,可又不甘心让他逍遥法外。于是,我便趁着夜色,前来求见大人,希望大人能为我伸冤。”
![]()
赵大人听了柳娘的哭诉,心中既震惊又愤怒。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若不查明真相,不仅李二将蒙冤受屈,柳娘的冤魂也难以安息,更无法向百姓交代。于是,他决定重新调查此案,一定要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第二日清晨,赵大人早早地来到了县衙。他坐在书房中,仔细翻阅着二十年前柳娘一案的卷宗。然而,他发现这份卷宗存在诸多疑点,许多关键之处都被人为篡改过,字迹也十分可疑。赵大人心中愈发笃定,这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了寻找更多线索,赵大人决定微服私访。他乔装打扮成一位普通的商人,带着亲信,来到了当年柳娘遇害的河边。他四处打听,询问当年的目击者和相关知情人士。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许多人都已经搬走或者去世,线索十分有限。
就在赵大人感到一筹莫展之际,他偶然遇到了一位年迈的渔夫。这位渔夫曾经在河边打鱼多年,对当年的事情还有些印象。
他告诉赵大人,当年柳娘遇害的那天,他确实看到了一些异常情况。他看到赵老爷的船停在河边,船上似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随后便看到柳娘被人扔入河中。但是,由于当时距离较远,他并没有看清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