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张榕玲
![]()
![]()
中秋是中国人心底最温柔的节日。它不像春节那般喧闹,也不似端午那般热烈,只伴着一轮明月,将“团圆”二字酿成绵长的牵挂,藏在烟火气里,落在人心上。

![]()
![]()
记忆里的中秋,总从母亲在厨房的忙碌开始。清晨天刚亮,她就会挎着竹篮去市集,买回新鲜的糯米、饱满的红豆、花生等食料。泡发的糯米在陶盆里泛着莹白,红豆煮得沙沙的,拌上白糖,再撒上晒干的桂花,满屋都飘着甜香。母亲包月饼时,我总爱凑在旁边,看她将面团揉得光滑、揪成小剂子、擀成薄皮、裹进馅料,再用木模一压,印出“团圆”“如意”的字样。烤箱里的月饼慢慢鼓起,表皮泛起金黄,那香气能飘出老远,引得邻居家的孩子扒着门缝张望。待月饼凉透,母亲会仔细装进铁皮盒里,除了留着自家吃,还要分些给街坊邻里,“过节嘛,就得热热闹闹的”。
傍晚时分,院子里早已摆好了八仙桌。桌上铺着蓝桌布,摆着刚切好的月饼、洗得透亮的葡萄和枣子。父亲搬来竹椅,母亲忙着给长辈添茶,孩子们则围着桌子跑,手里拿着小灯笼,盼着天快点黑。当第一缕月光爬上屋檐,那轮圆月便慢慢从树梢后探出头来,起初带着淡淡的黄,渐渐变得清亮,像一块温润的玉,洒下的月光铺满院子,连墙角的青苔都镀上了一层银辉。
父亲总爱趁着月色讲过去的事。他说,从前物资紧俏,中秋的月饼是稀罕物,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会把一块月饼切成好几份,每人分到一小块,都舍不得立刻吃,要含在嘴里慢慢化。“现在日子好了,月饼花样多了,可还是咱们自己做的最香。”他笑着看母亲,月光落在两人鬓角的白发上,温柔得像一幅画。

![]()
![]()
如今长大,才发现中秋的意义,早已不止于一块月饼、一轮明月。有一年中秋,我在外地出差,没能回家。夜里站在酒店的窗前,看着天边的圆月,忽然收到母亲的电话,问我吃没吃到月饼?月光洒在手机屏幕上,眼眶忽然就热了。原来所谓“团圆”,未必是一定要围坐一桌,只要心里记挂着彼此,哪怕隔着千山万水,那轮明月也能成为连接思念的桥。
中秋的月亮,照过古往今来的牵挂。李白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些藏在诗句里的思念,和如今我们手机里的视频、餐桌上的团圆饭,本质上并无不同。这轮圆月,见证过无数家庭的欢聚,也抚慰过远方游子的乡愁,它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子里停下脚步,想起那些最亲的人,想起“家”的模样。

![]()
![]()
夜色渐深,月光依旧皎洁。桌上的月饼还剩几块,孩子们的笑声渐渐轻了,长辈们还在聊着家常。中秋就是这样,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只有细碎的温暖,像月光一样,不声不响,却早已漫过心头。这便是中秋最美的模样:月满,人安,烟火寻常,牵挂绵长。

喜欢就点个赞吧!
文中图片由AI生成
编 辑:吕学琦
美 编:吕学琦
责 编:宋子光
出 品: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

偷得片刻之闲
与您悦读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