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从林毅夫提出了后发竞争优势这个概念后,就被不少国家当成了发展真经,也的确取得了不少的效果,至少发展速度是真的提上来了。
要说后发竞争优势这个概念吧,好处是真真切切能看得到的,但弊端现在也在慢慢展现出来,关于这个,有网友进行了逻辑严密的分析。
网友先说了后发竞争的最大优势,那就是可以少走弯路。
![]()
然而,后发者优势是没办法长期持续的。
![]()
![]()
接下来网友说出了其中的原因,首先是技术层面的。
![]()
核心要害就是,规模越大,依赖越严重。
![]()
再者就是成本问题,初期会成为优势,后期则会成为劣势。
![]()
在这方面,墨西哥和古巴就是最好的例子。
![]()
事实上,弯路一直存在。
![]()
后发者优势相当于对未来的一种借贷。
![]()
![]()
踩过的坑还会再踩一遍,躲不开的。
![]()
抄作业久了是会真的形成习惯。
![]()
最关键的还是这个问题,再怎么抄作业,这个两难处境终究是躲不过去的。
![]()
在这方面,有网友已经举出实例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汽员工每个月可以拿到四五千一个月,相当于一个月三个平方的房子。
![]()
然而三十年过去,我们新能源车企员工的底薪才2300一个月,要靠加班才能有六七千一个月。
![]()
![]()
关于这方面,有法院的文书为证。
![]()
![]()
为了赚到这个钱,新能源车企的工人每个月要工作50到80个小时。
![]()
于是形成了这样一个发展悖论,为了保住后发者优势,必须压力人工成本,具体表现为低时薪。
![]()
而且工资的增速还赶不上物价的增速。
![]()
新能源电池企业对待工人的方式,则让人想起这样一个漫画。
![]()
![]()
于是问题来了,为了保持后发者优势,我们必须压低人力成本,于是高工时低时薪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选择,但这样一来的话,消费是别指望了,生育也别指望了。
原因很简单,虽然媒体没有报道,但很多普通人们能肉眼可见的感受到,自己这几年赚钱是越来越难了,维持体面生活的成本是越来越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敢消费,也不敢要第二个孩子。
那么选择很明显,要么我们通过维持压低人力成本来保住后发者优势,代价就是牺牲消费和生育,要么我们就是想方设法保消费和生育,代价就是牺牲后发者优势。
可以说,这两个选择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因为后发者优势中的成本转移这一条,是他天然自带的,也是必然存在,怎么也躲不过去的。
在这两个选择中,我们总要选择其中一条路,哪怕这个选择千难万难,但总要选的,而不是那种既要又要的惯性。
PS:今天是中秋节,小晖祝各位朋友们中秋快乐,事事顺心,开心满满,幸运久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