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暴风圈》的舆论漩涡还没平息,韩国文化部的一纸通知又把事件推上风口浪尖 —— 要求编剧郑书京提交 "世界观说明书",详细解释剧里虚构世界的设定,若无法说明将扣除 30% 制作费用。
![]()
这波操作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拍电视剧还要给 "世界观" 开证明?但熟悉韩国文化监管逻辑的人知道,这绝非小题大做。此前韩国对文化作品的审查虽以宽松著称,但涉及跨国争议时从不手软,就像去年某旅行社因强迫中国游客购物,直接被文旅部吊销接待资格,这次的处罚力度显然是针对争议升级的回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郑书京第一次栽在类似问题上。早在前作《Eclipse》里,她就因使用 "暴风圈" 这个词汇引发邻国不满,如今再陷 "抄袭敏感词汇" 争议,难免让人质疑其创作态度。
有业内人士透露,韩国文化部此举既是给外界交代,也是敲打从业者:虚构不能成为冒犯的挡箭牌。
![]()
全智贤成 "背锅侠"?2 亿损失下的各方拉扯
风波中最尴尬的当属主演全智贤。随着 "为什么中国喜欢战争" 这句台词引发众怒,她的商业代言接连遇冷,多个国际品牌悄悄撤下其广告物料,业内估算违约金和撤换成本已超 2 亿元。
面对巨额损失,全智贤的公司赶紧划清界限,强调 "这与她无关,不应将她作为替罪羊"。剧组也出来打圆场,说拍摄前就明确告知演员是虚构故事,全智贤只是按剧本表演,争议爆发后她还反过来安慰焦虑的工作人员。
但观众并不买账:作为手握剧本选择权的大牌演员,对敏感内容真能完全 "不知情"?
这种拉扯在娱乐圈并不新鲜,但后果却实打实落在了演员身上。有网友翻出全智贤此前否认代言取消的声明,发现她口中 "延期的活动" 至今仍无下文,商业信誉已然受损。
![]()
11 万退订 + 18 亿关注:冒犯的代价谁来扛?
市场用脚投了票。Disney + 韩国区一天内迎来 11 万用户退订,平台评分曲线像坐过山车,每集更新后都出现断崖式下跌。
另一边,微博相关话题吸引 18 亿人次关注,愤怒的网友翻出更多细节:有人扒出剧情漏洞,有人调侃 "越战时期韩国出兵帮越南打美军,现在拍这剧情不怕美国人不给部队锅吃吗"。
剧方的回应堪称 "火上浇油"。编剧郑书京在首尔三清洞的咖啡馆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 "国家名称虽真实但都是虚构",还说原本想给各国改名,只是为了 "增强沉浸感" 才保留原名。这种解释被批 "避重就轻"—— 道歉只针对受影响的全智贤,对中国观众仅轻描淡写一句 "若感到不快表示歉意"。
更关键的是东方大国外交部的表态:"艺术自由不能成为伤害感情的借口。韩剧这种套路,是时候该收手了。" 这句话点破了核心:文化创作的边界,永远不该触碰他国情感底线。
![]()
旧争议遇上新处罚,韩剧套路该改改了
郑书京或许没料到,一个 "虚构世界" 的设定会引发连锁反应。从《Eclipse》的 "暴风圈" 争议到如今的台词风波,两次栽跟头暴露了部分韩剧创作者的通病:既想借现实元素拉近距离,又不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出事就用 "虚构" 当挡箭牌。
韩国文化部的处罚要求恰好戳中了这个痛点。"世界观说明书" 本质上是在追问:你的创作究竟有没有尊重基本事实?有没有顾及文化差异?毕竟观众分得清虚构剧情和恶意冒犯,就像网友说的 "我们不是不能接受批评,但绝不容忍歪曲丑化"。
![]()
目前,郑书京尚未提交说明书,Disney + 的退订潮还在持续,全智贤的代言损失也难以挽回。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一部电视剧的范畴 —— 它给所有跨国文化创作提了个醒:尊重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创作的入场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