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透过病房的纱窗洒进来,62岁的王大叔却无心欣赏。几个月前,他满怀不安地踏进肝胆外科,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肝癌晚期。曾经坚强的他,这一刻低下了头。当医生的一句话传来时,他猛然抬起头:“我们团队有一种新疗法,已经有两位肝癌晚期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
王大叔半信半疑,但心中也燃起希望的火苗。他的故事,也许正是成千上万肝癌患者的缩影: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却又期待奇迹。肝癌晚期真的有救了吗?新疗法能延长生命甚至逆转命运?答案,远比想象中更震撼——中国专家的“抗癌奇迹”,正悄然改变临床格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肝癌被公认为“癌中之王”,尤其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10%,不少家庭因高昂治疗费和有限希望而选择放弃。
传统治疗如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对晚期肝癌的控制常常“治标不治本”;肿瘤易复发、易转移,患者常伴随剧烈疼痛、肝脏衰竭等问题,生存质量极低。
但近年来,医学界一直在探路。例如,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在2022年开展的一项新型“免疫联合靶向疗法”临床试验,纳入512名Ⅲ-Ⅳ期肝癌患者发现:约16.2%实现肿瘤部分或完全缓解,平均总生存期延长至19.8个月,较同期传统方案提高了约57%。
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肝病中心最新公布的案例中,有2名晚期肝癌患者经过个体化治疗,超出预后时间,检查已无活动性肿瘤灶,被医学界颇为关注。这些真实的临床突破,让“晚期肝癌可控”从遥不可及,变成了部分患者的现实。
为何这种“抗癌疗法”有如此卓越效果?首先,相较于传统化疗高度“杀伤力”且副作用明显,“靶向+免疫”方案重在精准识别、剿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肝细胞的损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分子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索拉非尼等)联合应用,提升患者免疫自愈能力,使体内“清道夫”精准驱动抗癌。
“新疗法到底能不能治愈肝癌晚期?”相信这是无数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实际临床观察显示,坚持接受“免疫+靶向”个体化方案的晚期患者,身体和生活往往出现这几大显著变化。
肿瘤缩小,甚至完全消失据《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系统回顾,中国多中心数据证实,晚期患者经规范靶免联合治疗后,肿瘤缩小率高达28.6%,超过单一疗法近两倍。北京协和医院的真实案例显示,有年近六旬患者多发转移病灶在半年内显著减小,并于1年稳定消失。
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一项对比研究表明,经过联合疗法管理的晚期患者,1年生存率由30.2%升至59.7%,部分患者症状消失,重新走出病房,回归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疗效评估显示,恶心、腹胀、乏力等症状缓解,睡眠与食欲逐步恢复,家属满意度提升。
副作用可控,可随时动态调整方案诸如肝功能波动、免疫反应等副作用发生率约为17%,通过及时监测和药物调整,绝大多数可控在2级以内。医生建立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降低了患者治疗焦虑和身体负担,“带瘤生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可选项。
精神压力减轻,意愿重燃得益于疗效可验证、社会关注度上升,越来越多患者走出“谈癌色变”的阴影。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完成新疗法之外,83%患者认为自己生活目标更加积极,乐观面对康复过程,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生理复原动力。
![]()
但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晚期肝癌患者都能实现完全治愈。个体体质、肿瘤分期、随访管理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疗效,少数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肿瘤耐药,在治疗中止步。
三步提升疗效,晚期肝癌患者必看的建议
对于面临肝癌晚期的朋友来说,如何科学提升疗效,最大限度延长生命?以下三点建议,有助于优化治疗与生活质量。
遵循专科医师个体化方案,切勿自行换药每位患者肿瘤特性、耐药风险均不同,应定期复查影像、肝功能,让医生动态调整靶免联合治疗及相关药物。切忌盲目用药,避免“无效治疗”甚至恶化病情。
重视全程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肝癌患者常伴营养不良、易消瘦。建议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类、瘦肉、豆制品)和足量维生素,配合“少量多餐”原则,适度补充微量元素旺盛代谢。可咨询专业营养科定制方案。
心理疏导与家庭支持同等重要肝癌晚期既是一场身体抗争,也是一场心理博弈。多与家人交流,参加病友互助会,不仅能缓解焦虑,也可给主人“活下去的信心”。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降低抑郁发生率达42.8%,增加治疗依从性。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