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今晚,就在德阳!十年四度入川

0
分享至

当玄珠湖畔的灯光与中秋明月交相辉映,当三星堆的神秘与AI科技碰撞出跨越时空的火花……10月6日(今日)晚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将与观众见面,这场晚会的举办地四川德阳也将闪亮登场。

总台秋晚录制完成展现浓浓中秋情

这是央视中秋晚会第四次落户四川,从2015年首次选择四川江油的“月圆诗韵”,到2021年西昌的“月城航天情”,再到2023年宜宾的“三江映月”,如今德阳以“月从蜀道升,人向镜中圆”为主题续写巴蜀篇章。

四川凭借什么,持续成为央视中秋晚会的“心头好”?



今日中秋晚会

以“月”为引,融“麻辣”味、古今景

2025年的德阳,用一场“川味十足,‘阳’气满满”的晚会,为中秋晚会落川写下最新注脚。晚会总撰稿杨启舫用“麻辣月饼”比喻本届晚会。四年前,杨启舫曾在凉山西昌操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中秋晚会;今年,他再次以总撰稿的身份来到德阳。谈及两届晚会的不同气质,杨启舫做了个形象比喻:“西昌那场像是五仁月饼,德阳这场则是麻辣月饼。”他进一步解释,西昌秋晚突出的是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共生,民族元素丰富、层次多样;今年在德阳举办的晚会,则充满浓郁的“川味儿”。

2025总台秋晚总撰稿杨启航:这是一台“麻辣月饼”味的晚会。

主舞台坐落于德阳玄珠湖畔,并非偶然。北倚城市文化地标钟鼓楼,南望德阳电视塔,环湖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赋予立体感与层次感,晚会执行总导演董金明直言,“这正是我们寻找的理想场地”。

整台晚会分为三大篇章:“山月满”“是吾乡”“一轮秋”,均以古典诗词为灵感基底。开篇“山月满”将融入峨眉山月元素。“一说到山月我们都会想到‘峨眉山月半轮秋’,这次我们以德阳的一轮皓月为引,带来圆满的感觉。”杨启舫说。

2025央视中秋晚会,主舞台选址四川德阳玄珠湖,依山傍水,借势造境,以千年蜀道为引、皓月清辉为核,打造“月从蜀道升,人向镜中圆”的沉浸式中秋幻境~

主持形式也有变化,特邀了德阳中江籍主持人谢娜加入,主持人阵容由传统的4人增至5人。外拍环节将延伸至文庙、绵远河、文德湖广场等德阳地标。谢娜以“家乡人”视角带领观众深入城市街巷,完成从“舞台引导者”到“文化体验者”的身份转变。

这届秋晚嘉宾人均梗王

这场晚会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将跨越千年的文明元素巧妙融合。三星堆青铜器与AI机器人跨界融合,构建一场跨越古今的文明对话。硬核工业风场景与青春歌舞形成鲜明对比,传递“东汽精神”的传承力量。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印记,也通过前期采风时的纪念馆影像,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特殊节点,为中秋团圆增添了家国情怀的厚重底色。

今年央视中秋晚会 走进“重装之都”四川德阳,还把舞台“搬”进大国重器的生产车间。深入现场的张英席、王凯、蔡程昱难掩激动:“体会到了我们祖国重工业的强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种深度的在地化创作,正是央视秋晚近年来在四川持续探索的方向。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基因,将地域特色升华为具有普遍情感共鸣的艺术表达,让全球华人在团圆之夜,既能感受到浓厚的乡愁,又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江油到宜宾

中秋晚会入川的“三幕序曲”

回溯过往,央视中秋晚会与四川的三次携手,早已勾勒出一条“文化+在地”的合作脉络——每一次“落户”,都精准捕捉当地最独特的文化基因,让晚会成为展示四川多元魅力的窗口。


2025年德阳秋晚 图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15年,央视首次将中秋晚会放在西部,选择了“诗仙”李白的故里——江油。此次晚会前共计8个小时的“传奇中国节”特别节目,向全球华人展示以李白文化为主的江油特色,让全世界更加充分地感知浪漫李白、认识诗意中国、走进美丽江油,为四川与中秋晚会的合作拉开了惊艳序幕。


2015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碑林南广场举办。(图:央视网)

2021年,中秋晚会来到有“月城”之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是“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观月胜地,也是“彝海结盟”的革命圣地,更是“北斗”“嫦娥”卫星的发射基地——历史、民族、科技在此交融。当年的中秋晚会录制现场位于西昌星月湖,以建昌古城为背景,城墙上再现盘绕的“根雕”黄葛树,市树蓝花楹与彝家风情元素点缀其间,与亭台楼阁、中秋明月构成一幅立体画卷。



2021年,中秋晚会来到有“月城”之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图:川观新闻、央视网)

2023年,中秋晚会的脚步迈向“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以“三江升明月”的壮阔场景,续写四川篇章。此次晚会舞台选址三江口长江公园,直径60米的水舞台与三江口的水景融为一体,三江六岸数千平方米的自然风景融入主舞台。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秋晚会首次实现四个演区拍摄,让长江文化与中秋情感深度绑定,也让“安逸四川”的形象更加鲜活。


2023年中秋晚会落户“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 (图:央视新闻)

从江油的浪漫诗意,到西昌的航天梦想,再到宜宾的长江文脉,直至今年德阳的古蜀文明与工业精神,秋晚在四川的每一次落地,都完成了一次对中华文明不同侧面的深度解读。



四度入川

文化厚度、产业活力与生态美感的协同共振

当中秋晚会第四次选择四川,不禁要问:为何这座西部大省能成为中秋晚会的“常驻地”?

10月2日,总台央视新闻频道重磅推出的专栏节目《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走进天府之国四川,就这样描述:四川地处祖国西南、黄河长江上游,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十四五”期间五年来,四川粮食产量连创新高,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持续奔涌,激荡出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呈现出现代化四川万千气象。今天的四川,正以更加开放之姿、昂扬之态,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不难发现,成为中秋晚会“常驻地”的原因藏在四川“多元共生、古今交融”的万千气象里,藏在其产业、文化、旅游协同共振的硬实力中。



图源:三星堆博物馆

从文化底蕴来看,四川既有三星堆、金沙遗址代表的古蜀文明,也有李白、苏轼笔下的诗词文化,既有川剧、川菜、川江号子构成的生活美学,也有彝海结盟、黄继光精神承载的红色记忆。杨启舫在谈及德阳中秋晚会时说:“三星堆既是德阳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与“共鸣性”,是四川吸引中秋晚会的核心竞争力。


图源:黄龙

从旅游与生态资源来看,四川拥有“九寨归来不看水”的自然奇景,也有“青城天下幽”的人文胜境,更有邛海、玄珠湖、三江口等兼具自然与人文的景观。

德阳的“重装之都”

从产业与城市活力来看,四川更有“新动能”。德阳的“重装之都”、西昌的“航天城”、绵阳的“科技城”……代表着四川的工业与科技实力;而成都平原的现代农业、川南的特色产业,则展现着城市发展的韧性。

“希望通过节目的选择和编排,让海内外华人观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熟悉感,也能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董金明在采访中表示。当文化厚度、产业活力、生态美感、城市能力汇聚,四川自然成为中秋晚会的“理想选择”。

中秋之夜,德阳玄珠湖畔的月光将再次照亮巴蜀大地,而这束光的背后,是四川万千气象的生动缩影——它告诉我们,一座城市,一片土地,守住文化根脉、激发时代活力,才能持续吸引世界的目光,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调好闹钟

与家人一起

“在德阳”看中秋晚会吧!

记者:郑晓凤

部分内容综合川观新闻、成都日报

编辑:吴蔚、朱孟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天府发布 incentive-icons
天府发布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管理委员会官方网易号
18733文章数 50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