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10月份的一天,家住湖北武汉的谢女士来到武汉的一家公园放松心情。
走着走着,它就看见公园的绿化植物开着一种黄色的花朵。
这些花形似倒挂的小喇叭,花瓣边缘微微翻卷,看上去很漂亮,就像是南瓜花一样。
![]()
谢女士非常好奇,于是就凑过去拍了几张照片,还把花捧在手里面闻了两下,香气带着一股微微的甜味。
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过了半个小时之后谢女士就开始感觉不舒服了,她开始头晕想要睡觉,看上去很不正常。
![]()
于是谢女士赶紧去医院挂了个号看诊,经过检查之后,医生判断谢女士的身体症状出现就是因为闻了两下公园里面的花朵。
谢女士就拿出手机上网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公园里的这种花并不是南瓜花,它是一种全株都带着剧毒的植物,就连花香味也非常危险。
![]()
因为它的花香味中带有一些能引起人中枢神经麻痹的物质,如果靠它太近的话非常容易引起中毒的情况。
那么就连气味都会导致人中毒的植物为什么会被种植在公园里面呢?
![]()
![]()
![]()
«——【·闻一下也中毒·】——»
这种植物是哦咱们常见的曼陀罗花,这种茄科曼陀罗属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如今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在公园、路边、荒地甚至农田边缘都能见到其踪迹。
因花色不同可分为白曼陀罗、黄曼陀罗、紫曼陀罗等多个品种,李女士遇到的便是较为少见的黄花品种。
![]()
曼陀罗花植株可长至0.5至1.5米,茎秆粗壮呈圆柱状,表面光滑无毛,下部木质化,颜色多为淡绿色或带紫色晕染,用手折断茎秆会流出略带异味的乳白色汁液。
曼陀罗花多单生于叶腋或枝叉间,花梗极短,花萼呈筒状,筒部有5条明显的棱角,两棱间微微向内凹陷,基部略微膨大,顶端紧围花冠筒并呈5浅裂。
![]()
盛开时花瓣边缘向外翻卷,形态既像倒挂的银铃,又似小巧的号角,故民间也称之为"铃铛花"。
花期过后,曼陀罗会结出卵状的蒴果,表面布满坚硬的针刺,如同迷你刺猬,成熟后颜色变为淡黄色,会规则地四瓣开裂。
![]()
果内含有数十粒黑色种子,呈卵圆形且稍扁,长约4毫米,种子含油量较高,可制成肥皂或掺合油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曼陀罗在果实形态上略有差异,部分品种的蒴果针刺不明显,接近平滑状态,容易被误认为可食用的野果。
![]()
曼陀罗花的生长习性极为顽强,对环境适应性极强,既耐旱又耐贫瘠,喜生于阳光充足的草地、灌丛、住宅旁、河沟边或路边,即便在污染严重的土壤中也能存活。
夏秋季节是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
![]()
广州兰圃等园林景区曾专门引种曼陀罗供人观赏,但其浓烈的香气在密闭环境中会让人感到不适,园方不得不设置警示标识提醒游客保持距离。
曼陀罗花之所以被称为"毒草",源于其全株都含有剧毒,从根、茎、叶到花、果实、种子,无一例外。
![]()
其中以果实尤其是种子的毒性最强,仅需误食数粒就可能导致严重中毒,而花朵散发的香气也暗藏危机,李女士的遭遇正是气味中毒的典型案例。
曼陀罗中毒对所有人群都具有威胁,但儿童、老人和体质敏感者面临的风险更高,所以在公园或者路边看到曼陀罗花不要随意靠近。
![]()
李女士的遭遇引发了公众对城市绿化植物选择的广泛讨论:既然曼陀罗花全株有毒,甚至气味都可能导致中毒,为何还会出现在公园等公共区域?
曼陀罗花能在城市中扎根,与其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态价值密切相关。
![]()
这种植物对重金属具有极强的抗性和富集能力,能吸收土壤中的铅、镉、汞等有害物质,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些工业废弃地或污染严重的区域,绿化部门有时会引种曼陀罗等先锋植物,先对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待环境改善后再更换为更安全的绿化品种。
![]()
同时,曼陀罗花对农业害虫具有显著的毒杀作用。
《中国土农药志》明确记载,曼陀罗的叶片和种子提取物对蚜虫、红蜘蛛等常见害虫杀灭效果显著,且属于天然植物源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远低于化学农药。
![]()
在一些生态农业园区或绿化隔离带,有时会少量种植曼陀罗,用于生物防治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此外,曼陀罗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漏斗状的花朵形态独特,花色淡雅,花期长达5个月,且栽培管理简单,无需过多人工养护,这些特点使其成为部分绿化设计者眼中的"低成本观赏植物"。
![]()
在一些人流量较少的郊野公园或绿化隔离带,偶尔会见到曼陀罗的身影,主要是看中了其易养护、观赏期长的优势。
而且曼陀罗花的药用价值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名医华佗就用曼陀罗花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
![]()
如今在一些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或科研机构,会专门种植曼陀罗花,用于药材生产和科学研究。
曼陀罗花的存在,如同自然界的一道谜题:它既是全株含毒的"温柔杀手",又是具有生态价值和药用功效的 "绿色瑰宝";
![]()
既可能引发惊心动魄的中毒事件,又在医学和环保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们平时要通过严格规范种植区域、加强警示科普、完善急救体系,我们完全可以在利用曼陀罗花价值的同时,规避其潜在风险。
参考:
羊城派《公园里黄花竟然有毒!女子游玩误触,闻嗅后头晕就医 网友提醒:这是曼陀罗,全株带毒》2025-10-4
东南网《厦门街头曼陀罗花开放 园林部门提醒:有毒,别靠得太近》2024-3-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