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2017年3月7日,一段不到一分钟的视频突然出现在YouTube上。
画面中的年轻人面无表情,说了几句简短的话。
他用英语自我介绍:“我是金正男的儿子。”接着说自己现在很安全,还感谢了几个国家的帮助。
那时候,大多数人还在为金正男被毒杀的细节争论不休。
可很快,话题就转了个方向:这个视频里的人,怎么突然出现?又为什么马上就消失了?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从那年2月13日说起。
那天早上,金正男准备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回澳门。
刚走进机场,两个年轻女子走上前来,手一抹——几秒钟的事儿,人就倒了。
后来查出来是VX神经毒剂,剧毒无比,碰一下就可能致命。
当时没人知道他真实身份。
护照上写的是“金哲”,但马来西亚警方很快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几天后,朝鲜驻马来西亚使馆的人开始否认、搅局,外交风波一触即发。
可另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出现了——他在澳门的家人怎么办?
金正男生前一直住在澳门,有个正式妻子李惠京,还有一双儿女。
儿子金韩松,1995年出生,那会儿已经二十多岁了。
![]()
女儿金松伊,比哥哥小几岁,英语说得也不错。
他们一家在澳门过得很低调,平时很少抛头露面。
可就在金正男遇害后没多久,澳门的治安警察突然从他们家门口撤走了。
之前一直有人暗中保护他们的,这一下全没了。
这不是巧合。
![]()
谁都能感觉出来,危险逼近。
后来金韩松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了一个人——阿德里安·洪。
这个名字外界不太熟,但在脱北者圈子里,他可不简单。
韩裔美籍,耶鲁毕业,从年轻时候就在搞人权援助,后来成立了“自由朝鲜”,也叫“千里马民防”。
这个组织说白了就是专门帮朝鲜异见者逃亡、藏身甚至反抗的。
背后有没有情报系统的影子?不好说,但联系是肯定有的。
阿德里安·洪接到消息后,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
他派了一个人——克里斯托弗·安,从菲律宾飞到台北接应。
这个安是美军退役士兵,有执行任务的经验。
那时候,金正男家人已经悄悄从澳门飞到了台北。
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边检,可能用了假名,也可能靠了某些通道。
反正到了台北桃园机场,他们全程戴着口罩,几乎不说话,就坐在贵宾室等。
克里斯托弗·安见到他们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他们进入机场的隐秘区域,避免被人发现。
整整18个小时,他们都待在一个小房间里。
期间,阿德里安·洪在后方联系了多个国家,争取政治庇护。
![]()
最先谈的是美国和韩国,都没给出肯定答复。
倒是荷兰那边反应积极。
荷兰驻朝鲜的大使洛迪·恩布雷茨,还有一些人权律师,都愿意帮忙。
于是他们买了飞阿姆斯特丹的机票。
可是临登机时,出事儿了。
机场系统警报响了,说他们的护照有问题。
这个时候,两个陌生人出现了。
其中一个是韩裔美国人,自称叫韦斯,另一个是白人老头。
两人说自己来自美国中情局,要“协助”他们登机。
克里斯托弗·安不太信,拦住了他们。
现场气氛一度很紧张。
第二天早上,机场方面帮他们重新订了票。
这时候韦斯提出想一起上飞机,说是为了“安全”。
克里斯托弗·安同意了,但在临走前,他按照阿德里安的指示,录了一段视频。
那就是开头那个突然出现的视频。
金韩松在镜头前展示了护照,确认了身份,说自己没被绑架,还感谢了多个国家的帮助。
视频上传后,“自由朝鲜”宣布任务完成。
但事情没有就此结束。
飞机到了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后,本来有自由朝鲜的律师团队和荷兰外交人员等在那儿。
可等了一整天,也没人出来。
手机终于通了,是金韩松打来的。
他说,他们被直接从中间通道带走了,不是正常出关路线。
然后被送到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
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公开露面。
外界有很多猜测。
有人说他们被中情局带走了,送往美国某个秘密地点;也有人说他们换了身份,安排在第三国生活。“自由朝鲜”方面后来不再回应,只说“任务已结束”。
而金正男的尸体,最终在马方处理后,交还给了朝鲜。
这件事背后,其实涉及很多层面。
金正男早年曾被认为是金正日的接班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边缘化。2001年那次用假护照带儿子去日本迪士尼,被抓后彻底失宠。
从那以后,他就成了流亡者。
他在中国大陆和澳门之间活动,偶尔接受外媒采访,说一些对朝鲜体制的批评话,但从不直接对抗。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明白自己活着的风险。
可谁也没想到,会死在一个国际机场的候机厅里。
而他的家人,也从那一刻起,彻底消失在人海中。
后来有人提到,金韩松在法国上过学,妹妹英语也不错,适应西方生活应该没问题。
但再也没人见过他们。
甚至连他们现在的名字,也没人知道。
2019年2月,“自由朝鲜”组织还曾策划突袭西班牙的朝鲜大使馆,盗取内部文件交给FBI。
这件事引起不小风波。
阿德里安·洪之后被西班牙通缉,藏身洛杉矶。
克里斯托弗·安也因参与行动,被要求引渡。
至于金正男的家人,从那年视频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公共场合。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这样叫过他。
Anna Fifield,《The Great Successor: The Divinely Perfect Destiny of Brilliant Comrade Kim Jong Un》,PublicAffairs,2019年。
Kenji Fujimoto,《I Was Kim Jong Il‘s Cook》,Mainichi Publishing,2003年。
Barbara Demick,《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Spiegel & Grau,2009年。
Blaine Harden,《Escape from Camp 14》,Viking Penguin,2012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