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侦”系列无人机,是我军战略侦察无人机的型号名(当然,“战略”的含义是变化的,由于技术的进步,早年的的“战略侦察无人机”可能现在只能算作是“战术侦察无人机”),承担着我国对敌战略侦察的核心任务,从第一代“无侦5”开始,历经四十多年,虽然代次型号的演变并不多,目前序列只到“十”,但每一代每一型都是非常不简单的高战略价值型号。
无侦5
无侦5是我国无人机/无人侦察机的鼻祖型号,仿制于美国BQM-147H“火蜂”无人机,是一款高空、高亚音速无人驾驶侦察机,主要执行昼间高空摄影侦察任务。BQM-147H是BQM-34“火蜂”无人机的亚发展型号,是美国在越战中高频使用的主力侦察无人机,但损失也比较多,我军曾多次在中越边境的沿海地区击落过“火蜂”。
无侦5在1969年底开始由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研制,早期主要通过收集到的“火蜂”残骸部件重新组装,恢复成为可以飞行的原始“火蜂”型号,后期才逐步进行仿制试飞。无侦5在1972年首飞成功,1980年通过设计定型,1981年开始列装。研制阶段被称为“长虹-1号”,研制成功列装后被命名为“无侦5”,和歼-5、轰-5、运-5一样,开启了我国无人侦察机的研发脉络。
无侦5和“火蜂”一样,通过大型载机挂载投放的方式起飞,再通过降落伞进行回收,早期主要使用图-4进行搭载,到了80年代后期使用运-8作为载机,即JYM8型无人驾驶侦察机母机,也就是后来的运-8E,不过运-8E只列装了两架。
无侦5最大巡航速度82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8000米,航程2500公里,是我国第一款高空侦察无人机,主要机载设备包括光学照相机和电视/前视红外摄像机,可以执行可见光照相侦察任务和红外侦察任务。无侦5于1986年参加参与对越侦察军事行动,成为我国目前唯一公开参与越境军事行动的无人侦察机。
无侦6
无侦6是ASN206的衍生型号,而ASN206则是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的经典之作,是我军第一次大规模列装的中型通用无人机。由于“顶着球”的ASN206型号众多,包括:JWP02、KVD001、BZK006等,所以很难判断其到底与这几个型号之间关联,不过推测其可能与BZ006有较强的关联性,因为BZK006在机头下方也安装了可拆卸式的光电侦察转塔。
无侦6在00年代初开始批量列装,在2009年国庆阅兵中中首次亮相,是一款利用地面起飞的无人机,一般采用卡车车载和固体火箭助推发射起飞,并通过伞降的方式进行回收。无侦6最大飞行速度为21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6000米,最大飞行距离1500公里,最大飞行时长12小时,在现在看来只能算是战术侦察机。
无侦6具有雷达侦察、光电侦察两种能力,对战场情况具有良好的侦观能力,所以后面逐步演变出多种战术支援型号,比如炮兵用的侦察校射型号等。在早年无人机还不太普及的年代,无侦6配属在总部单位作为一种战略力量进行集中使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型号诞生和广泛装备,它和它的兄弟姐妹们只能逐步“降级”成为中级单位(如集团军等)所属的无人侦察力量。
无侦7
无侦7属于中大型高空无人侦察机,2021年在第13届珠海航展中首次公开亮相。无侦7是我军目前高空侦察的中坚力量,是对台日抵近侦察的核心,所以经常在日本的航空自卫队的通报中出现,常年处于被御用摄影师贴心拍摄服务的状态。
无侦7由中航成飞所研制,研制阶段代号“翔龙”,该机采用比较罕见的菱形连接翼气动布局,长14.33米,翼展24.86米,最大升限20000米,配备了一台涡喷-7型喷气式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75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7000公里,有效载荷650千克。
无侦7搭载有高分辨率相机、红外热成像设备和合成孔径雷达,具备执行海上巡逻、情报侦察及通信中继任务的能力。
无侦8
无侦8是一款高空高速隐身无人侦察机,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其出现可以说是“横空出世”,因为它大大的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无侦8长11.5米,翼展6.7米,采用大角度后掠三角翼和翼身融合设计,是一款“一看”就知道速度会很快的飞机。无侦8采用了两台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据称其可以达到“双四”的指标,即最大飞行速度4马赫,最大升限40000米,配合其搭载的高分辨率光学/红外成像、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说对敌具备“来去自由”的侦察能力。
无侦8有两种起降方式,一种是常规的滑行起飞,一种是载机挂载投放起飞(注意其背部的两个挂扣)。不过常规的滑行起飞到飞行到一定的高度会消耗较多的燃料,因此一般来说,无侦8还是通过轰6挂载投放的方式进行起飞飞行。
无侦8的定位可能是专门针对敌大型战略目标的侦察单位,尤其是海上的航母编队,可能是其重点关注的目标对象。
无侦9
无侦9是目前“无侦”系列中最为神秘的型号,现在还没有公开。不过基本确定它是中航沈飞研发的一款大型高空长航时双体无人侦察预警平台。研制阶段代号“神雕”。
无侦9长25米,翼展约50米,采用一台涡喷7型喷气式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979公里/小时,最大升限20000米,最大飞行时长35个小时。从沈飞公开的模型来看,无侦8的两根连体机身都安装了一部侧视预警雷达,这部雷达的长度占据机身大部位置,长度很大,可能是专门用于反隐身的VHF/UHF波段雷达天线,也就是说无侦9很有可能是专门定位于针对隐身机的无人雷达预警机,除了自身就具备对隐身机超强的早期发现能力以外,还能利用其无人机的特性,大胆前出,扩大侦察范围和敌群距离,让我军可以更早的发现隐身目标以做出更为充足的应对准备。
无侦9目前在我国多个方向都已经开始部署,证明其实用价值达到了设计预期目标。
无侦10
无侦10也是我军目前战略侦察无人机的主力,所以与无侦7一样,也经常出现在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镜头当中,该型机由中航成飞研发,代号“翼龙-10”,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中首次公开亮相。对于无侦10的出处细节,这里说明下,翼龙-10家族也是一个分支较多的家族,大多采用的是单台发动机,但无侦10延伸于采用了双发动机的翼龙-10A的内装型号,而不是基础的翼龙-10或其改进型翼龙-10B(这里A/B是型号定位差异,而不是改进关系)。
无侦10长9.95米,翼展17.8米,最大速度62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5000米,最大航程40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20小时。
无侦10配备了光电监视/瞄准装置、高分辨率实时侦察相机、合成孔径雷达、全频段雷达信号侦测设备和通信信号侦察设备等一系列战场侦观设备,尤其是全频段雷达信号侦测设备,是一套先进的被动雷达侦察设备,能够被动探测到400公里范围的大型防空雷达、水面舰艇雷达,并利用自身超低RCS值的优势,做到对敌静默侦察的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