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里的寒露这个节气,名字有什么含义,天气又有哪些特点?
![]()
先给结论:“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指的是天气转凉、露水变冷的时节,它反映了季节变化中温度下降和水汽凝结的自然现象。
从字面意义来看,露水本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珠,白露时露水虽多但仍显清凉,而到了寒露,气温下降幅度更大,清晨和夜晚的露水冰冷刺骨,几乎有冻结的趋势。“寒”字点明了这一变化,表示秋天由凉爽逐步过渡到寒冷。
从天文学角度看,寒露出现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95度。地球公转导致北半球接受的太阳直射角度减小,白昼缩短,夜晚加长。这样地表散热加快,昼夜温差增大,长时间的冷却作用让大气中的水汽更容易在地面形成低温露水,因此才有“寒露”之名。
从气象学角度看,寒露节气正是冷空气南下频繁的时期。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深秋,早晚温度迅速降低,部分地区甚至开始出现霜冻。南方虽还未入冬,但明显感觉到早晚凉意逼人,中午温度与夜晚的落差很大。空气湿度随之下降,天气往往干燥清爽。人们常感到皮肤紧绷、嘴唇干裂,这就是季节特点带来的直接体验。
所以寒露之后,防寒与防燥同样重要。衣着上要顺应气候,及时添衣,避免昼夜温差导致受凉。饮食上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蜂蜜、百合,也可适当增加温热性的山药、红枣、羊肉,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
我是李旭,陪您解读科学奥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