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那句带着典型俄式幽默的“放松,睡个好觉”,听起来像是邻居大哥轻松的安慰,但对眼下焦虑到失眠的欧洲来说,这话听着恐怕别有一番滋味。欧洲的焦虑是双重的:一方面,深植于历史记忆的对“俄罗斯铁蹄”的恐惧难以消散,仿佛一场历史轮回的噩梦;另一方面,精英阶层心知肚明,俄罗斯未来十年几乎无力开辟新战场,但持续给乌克兰输血带来的沉重军援和财政负担,已经让欧洲经济喘不过气——德国甚至连续两年出现经济负增长,能源短缺和去工业化趋势更是雪上加霜。这种理智与情感的撕裂,让欧洲在对俄政策上显得格外纠结。
而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却似乎在这场危机中找到了独特的“生财之道”。特朗普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转变堪称“策略性摇摆”的艺术:他从最初施压乌克兰接受领土换和平,到后来在联大期间突然高调宣称乌克兰可“夺回所有土地”,甚至鼓动乌方“立即行动”。
![]()
这种转变虽令盟友困惑,却符合其“美国优先”和追求实利的逻辑。美国不仅通过对欧天然气出口赚取巨额利润,其军工企业也因冲突获得大量订单,海外销售额大幅上升。
特朗普甚至明确表示,美国通过北约向乌提供武器,但费用由北约承担,美国只负责生产武器。这种“战争生意经”让美国得以减少自身消耗的同时,最大化地获取经济利益。
普京对特朗普这种“商人式”外交策略的回应,则显得格外务实且意味深长。他不仅没有因美国计划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而过度反应,反而强调“恢复与美全面关系符合俄国家利益”。
这表明普京正在以一种冷静甚至示弱的姿态,试图与特朗普政府达成某种共识或交易。在普京看来,特朗普是一个将现实利益置于意识形态之上的领导人,这意味着只要俄罗斯能拿出足够吸引美国的筹码——无论是能源合作、还是地缘政治上的妥协,都有可能换来美俄关系的缓和以及西方对俄制裁的松动。
![]()
美俄这种“默契”的靠近,无疑让欧洲感到被边缘化。欧洲领导人虽然组团访美,试图展示“统一阵线”,但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已然公开化。欧洲追求战略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马克龙更是多次强调欧洲“必须表明它绝不是美国的附庸”。欧洲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以及内部的分歧,使其难以真正摆脱美国的影响,独立应对俄罗斯带来的安全挑战。
![]()
乌克兰危机这场发生在欧洲的土地上的冲突,其最大的讽刺在于:欧洲可能是最大的地缘政治输家之一,安全焦虑加剧,经济遭受重创;俄罗斯承受着制裁压力和国际孤立,但普京政权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而美国,尽管政策摇摆反复,却通过能源和军火贸易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回看这场危机,各方都有自己的盘算。普京以幽默掩饰急切,希望与美改善关系;欧洲焦虑不安,既怕俄罗斯,又难以承担对抗的代价;而特朗普则冷静地将这场危机转化为美国的利益。
但特朗普的“纸老虎”论调可能低估了俄罗斯的韧性。正如普京回应所言,俄罗斯“并非在与乌克兰武装部队作战,而是在与几乎所有北约成员国作战”。如果这样的俄罗斯都是“纸老虎”,那北约又算什么?这一反问,点出了乌克兰危机的实质——一场代理人与支持者之间的混合战争。
在这场危机中,唯一的赢家可能是远在战场之外的美国。而欧洲和俄罗斯,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难免付出沉重代价。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再响,也难以改变这一基本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