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人揭秘残酷真相:房奴与租客,谁退休后潇洒?答案很现实
小区里的张叔和李姨,退休前是单位里的老同事,如今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却像两个“版本”。张叔60岁退休那年,终于把30年的房贷还清了,本以为能松口气,结果刚过半年就开始愁——房子墙皮裂了要补,水管老化要换,上个月电梯大修,每户摊了2000块,他每月4800的退休金,扣完这些杂七杂八的开支,剩下的只够买菜做饭;反观李姨,一辈子没买过房,退休前租着一套两居室,现在每月花2500块续租,退休金剩下的3000多,要么报老年大学学书法,要么跟老姐妹去周边短途游,逢人就说“没房贷拖累,日子轻快多了”。
可真要细聊,两人又都有各自的愁:张叔愁房子维修花钱,却庆幸“至少有套自己的房,不用看房东脸色”;李姨愁“万一房东要卖房,自己一把年纪还得搬家”,却又舍不得“不用背房贷的自在”。到底是房奴退休后更踏实,还是租客更潇洒?内行人算了笔“经济+自由+安全感”的明细账,答案比想象中更现实,藏着大多数人没考虑到的隐性成本和风险。
![]()
一、经济账:房奴“卸甲”有隐忧,租客“月缴”没尽头
先算最实在的钱袋子——退休后每月能自由支配的钱,直接决定日子过得潇洒不潇洒。但房奴和租客的“花钱逻辑”,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对房奴来说,最大的“利好”是退休前把房贷还清,每月没了固定的月供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全国城镇家庭平均房贷月供约4500元,要是能在退休前结清,相当于每月多了一笔“固定收入”。但别高兴太早,房子成了“无债资产”,却也多了一堆“隐性开支”。住建部曾估算过,房屋建成10年后,每年的维修养护成本约为房屋总价的0.5%-1%,按一套100万的房子算,每年至少要花5000-10000块,像换门窗、修暖气、电梯公摊这些,随便一项就可能花掉大几千。张叔那套住了15年的房子,去年光换全屋水管就花了8000块,相当于两个月的退休金,心疼得好几天没睡好。
租客的麻烦则在“持续性花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国居民房租年均上涨3.2%,一线城市更达到4.5%。李姨现在租的房子,5年前每月2000块,现在涨到2500,按这个涨幅,再过10年可能要涨到3500以上。更头疼的是“不可控性”——房东可能突然要卖房、要涨租,租客只能被动接受。有调查显示,60岁以上租客平均每5年就要搬一次家,每次搬家的费用、收拾的精力,对老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而且租客没有“资产兜底”,退休后只能靠退休金和储蓄过日子,万一遇到大病,连个能抵押的资产都没有。
二、自由度:房奴“扎根”不挪窝,租客“灵活”却心慌
退休后的日子,除了钱,“能不能随心所欲”也很重要。有人想守着老房子陪孙子,有人想冬天去南方避寒,房奴和租客的“自由度”,恰好卡在了“能不能动”这个点上。
房奴的“不自由”,全绑在房子上。要是房子在老城区,周边配套方便,但想换个环境好的郊区养老,就得先把老房子卖掉——可卖房不是说卖就卖,2024年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二手房平均挂牌周期长达92天,有的城市甚至要半年以上才能成交。就算卖了房,再买新房又得折腾,对年纪大的人来说,装修、搬家都是“体力活”。张叔就想过搬去儿子住的小区,可一想到要卖老房、办手续、重新装修,“光想想就累得慌”,最后还是算了。但反过来,房奴也有“踏实的自由”——不用担心被房东赶,想怎么布置家里就怎么布置,阳台种满花、客厅放摇椅,这些“归属感”是租客很难有的。
租客的“自由”是“能随时走”,但也带着“随时慌”。李姨去年冬天就跟着老姐妹去海南租了三个月房,每月3000块,避完寒再回来,不用惦记家里的房子。可这种自由的前提是“没牵挂”,要是身边有老伴需要照顾,或者要帮着带孙子,频繁搬家根本不现实。更关键的是“心理慌”——租客对房子没有“所有权”,不敢做长期规划,比如想装个适合老人的扶手,怕房东不同意;想在阳台种点蔬菜,怕搬家时带不走。有调研显示,65岁以上租客中,72%的人觉得“没有自己的房,总像在‘寄人篱下’”,这种不踏实感,比花钱更让人难受。
三、安全感:房奴有“资产兜底”,租客怕“老无所居”
退休后最怕什么?怕生病没钱治,怕老了没地方住,怕给子女添麻烦。而房奴和租客的“安全感”,恰恰来自“有没有抗风险的底气”。
房奴的安全感,藏在“房子这个硬资产”里。央行2024年城镇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显示,住房占家庭总资产的60.3%,对退休老人来说,房子不仅是住的地方,更是“最后的保障”。万一遇到大病需要钱,房子可以抵押、可以出租,每月能多出一笔收入;要是子女经济压力大,房子还能传承下去,帮子女减轻购房负担。张叔就常说:“我这房子虽然老,但至少能给儿子留个念想,以后他不用再像我一样背30年房贷。”不过这种安全感也有“漏洞”——要是房子地段不好、户型老旧,可能会贬值,到时候想卖卖不掉、想租租不出,反而成了“累赘”。
租客的安全感,则全靠“手里的钱和子女的态度”。要是退休金够高、储蓄够多,还能维持租房生活;可一旦退休金跟不上房租涨幅,或者遇到意外开支,日子就会很紧张。更现实的是“老无所居”的风险——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要是房东不愿意租给老人,或者子女没时间帮忙找房,很可能面临“没地方住”的困境。民政部2024年养老服务调研显示,无房老人中,有18%的人退休后需要依靠子女提供住房,要是子女经济条件一般,矛盾很容易爆发。李姨就常跟女儿说:“我现在还能动,等以后走不动了,说不定就得去养老院住了。”
其实内行人算到最后,根本没有“房奴一定潇洒”或“租客更自在”的绝对答案——房奴的潇洒,是“无债+有资产”的踏实,但要扛住维修成本和资产贬值的风险;租客的潇洒,是“无压力+灵活”,但要面对房租上涨和老无所居的焦虑。
真正能退休后过得舒服的,不管是房奴还是租客,都离不开“提前规划”:房奴要在退休前尽量还清房贷,选一套地段好、易维护的房子;租客要多攒储蓄、做好养老规划,提前跟子女沟通好居住问题。毕竟退休后的潇洒,从来不是“选房还是选租”决定的,而是年轻时“有没有为老了的日子铺路”。
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份“退休住房规划对照表”,把房奴和租客需要提前准备的事项(比如房贷结清时间、房租储备金等)列出来,方便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参考,需要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