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民主政治,需要有竞争力的反对党。最近国民党党主席选举热闹有余,多数参选人明示暗示自己将扮演一个称职无私的造王者角色。然而,看着他们的两岸政策主张,却似乎不是这么回事?此外,也要奉劝参选人们不要太执着于当选,若是能当个称职“造王者”,也是大功一件。
有些观察就教于方家。首先,蓝营的两岸政策,一直存有争议,参选人们不能视而不见。众所周知,近25年来,国民党只执政了8年。马英九因陈水扁政权贪腐轻松上台,相较于扁蔡当权时期的经济表现,马英九更突出的是创造了两岸政治社会的交流荣景。但他下台后,国民党就接连遭逢打击沉沦,继任国民党党主席们时时面临要求检讨两岸路线,甚或修正的挑战。
相对于绿营之前为了执政,对“台独”路线提出哄人的“选项”,令人惊奇的是,最近国民党党主席参选人们关于两岸政策的“辩论”,却似乎是重复了过往,尤其是马英九时期的两岸语汇及论述。之所以把辩论加框,是因为有关言论,实在不像是把真理越辩越明,而是若非早就讲过的词汇,就仅宣示类似立场而已。固然党员同志本该志同道合,为了获取多数支持,候选人们选择稳中求胜也是合理,但在现今时空环境下,相关路线、执行方式能否回应当代民心变化?或者引领党员,甚至一般民众关心?应有讨论空间。
尤该注意的是,在两岸路线几乎是蓝绿两党最大分歧的前提下,几乎每个国民党党主席参选人都走清楚的怀旧路线,而没有给未来大选候选人回应当代民意的空间。不禁让人担心:这些参选人们有多少是认真的想为党未来推举的候选人清除障碍?还是反而限制了候选人的论述空间?
其次,这些“辩论”尽情展现怀旧风格,可以看出党内有潜力的大选候选人,例如卢秀燕市长确实并未插手干预。因为怀旧路线是否有票,各方势力多少心里有底。外界可以理解卢秀燕等人为何如此谨慎以对,但却必须点出:如果卢秀燕,或是真心想要当个“造王者”的参选人们,在辩论阶段中抛出民意与中共可思考的试探气球,这将会是为未来党推出的大选候选人铺出坦途,或者至少知道哪些路不通,不用浪费时间。目前为止国民党放掉了探索更多两岸政策变化的辩论机会,有些可惜。
第三,怀旧路线未来还有可说的前提之一,是红绿之间坚拒对话。但最近美国对对岸态度出现了一些调整。简言之,不是前面采取的极端对立,双方领导人也有见面直接谈的准备。这股微风吹到两岸,红绿之间有没有私下接触的可能?若干迹象显示,似乎已有些动作出现。
而怀旧路线是否能适用于当代相关议题甚多。例如两岸贸易趋势上是一路减少,暗示了支持两岸交流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削弱,怀旧路线如今可以得到多少社会支持?而贸易战局势虽仍混沌,绿营已经选定鲜明立场了,美国与对岸看在眼里,蓝营的传统立场还能不能持续?又如何能持续?这都挑战了蓝营领袖思考两岸路线的眼光。恐怕还需要有更多参选人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综合言之,国民党党主席选举,本来是难得有机会思考两岸政策的机会,其结果,也无可避免的会拘束该党未来产生的大选候选人。目前可见的潜力领袖,其对党自马英九以来的两岸路线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又有何方向转圜?这是其人的挑战,也是蓝营的挑战。这次国民党党主席参选人众,总有些人该为党发展打算,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两岸政策,或者指出与过去不同之处,而不应太执着于当选。若是有新构想,早点抛出让各方势力思考讨论,也是大功一件。这些论述应该早点开始准备,切莫重蹈上次大选的覆辙才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