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 4 月,辽宁本溪被国民党反动派大军围着,防线眼看就要破了,驻扎在这儿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赶紧往回撤。
可纵队副司令员胡奇才紧赶慢赶到了城门口,却瞅见个让人火大的事儿 ——11 旅旅长老李福泽不光不帮战士们搬物资,反倒悠哉游哉坐在城墙上喝酒。要知道,撤退要是慢哪怕一点,整个纵队都可能被敌人包了圆儿!
![]()
胡奇才一看这情景,火气 “噌” 就上来了,冲上城墙一把打翻李福泽手里的酒壶,扯着嗓子骂:“大伙儿都忙着转移呢,你还有心思在这儿喝酒?想害死所有人啊?” 李福泽见长官发这么大火,也不敢多说啥,灰溜溜地从城墙上下来了。可谁能想到,看着李福泽走远的背影,刚才还气得跳脚的胡奇才,脸上竟偷偷露出了一丝笑,透着点让人琢磨不透的意思。
李福泽将军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可国家都快没了,他愣是扔了家里的万贯家财,扛着枪就参加了革命。1914 年 1 月,他生在山东省昌邑县东冢乡的一个地主家,家里光房子就有二三百间,土地更是多到数不清。
他爹也特有商业头脑,投了不少产业,像青岛啤酒厂、张裕葡萄酒厂都有股份,单靠每年的分红就赚得盆满钵满。可李福泽年少时,看着国家被军阀拆得四分五裂,外头还有列强欺负,心里就立下了大志向 —— 要把老百姓从苦日子里救出来。
1935 年 9 月,李福泽凭着好成绩考进了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在这儿,他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伙儿经常凑一块儿聊怎么救国,还组织过好几次学生游行,跟帝国主义、军阀的坏事儿对着干。可没多长时间,他就被学校开除了,没办法,只能把学籍转到了大夏大学(就是现在的华东师范大学)。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鬼子开始全面打中国。那时候李福泽还是个学生,眼睁睁看着鬼子的铁蹄踩咱们的土地,当即就决定退学去当兵。不过他没跟家里说这事儿,反倒给爹写了封信,说自己想出国留学,急着要一大笔钱。他爹也没怀疑出国留学这事儿,立马就给他汇了钱。
![]()
就这样,李福泽带着这笔 “骗” 来的钱,绕了好多路到了延安,参加了八路军。直到一年后,他爹才知道儿子早加入八路军了,劝了好几次都没用,最后也只能认了。
那时候延安的日子苦得很,他爹怕他饿肚子、受委屈,经常托人捎些生活用品过去,还有市面上难买到的干果、糖块。也正因如此,李福泽在部队里的日子比战友们宽裕不少,不过他收到的吃的从没自己独吞,总拿出来跟大伙儿分着吃。
靠着身手好、看战场形势准,李福泽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变成了优秀的革命战士,后来还被提拔成鲁东游击队参谋长、鲁南第一区队区队长、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一团团长这些职务。
1946 年 4 月,本溪城被硝烟裹着,风里都带着焦土的味儿。城墙底下,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的战士们背着武器、抬着伤员,跟一股铁流似的往城外撤。
那时候四平保卫战刚打响,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趁东北野战军忙着打仗,赶紧抽了 6 个师的兵力,直扑本溪、鞍山这边。虽说战士们拼了命抵抗,拖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可反动派源源不断地增兵,真让人心里发怵。
当时的解放军辽东军区司令员程世才琢磨了半天,最后决定让第四纵队撤出本溪。命令一下来,战士们立马忙活起来,马蹄声、脚步声,再加上远处闷闷的炮响,凑成了撤退的动静。可就在第四纵队副司令员胡奇才到城门口查看情况时,却看见李福泽居然还有闲心坐在城头上喝酒。
![]()
“李福泽!” 胡奇才的吼声跟炸雷似的在城墙下响起来,没等反应过来,他就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李福泽跟前,“好你个李福泽!都这时候了还喝酒,想害死大伙儿是不是?” 面对长官的质问,李福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胡奇才见他这模样,更火了,挥着手里的马鞭问:“你的 11 旅呢?跑哪儿去了?”
李福泽老老实实地回答:“11 旅早就安全撤出去了。” 这话让胡奇才挺意外 ——11 旅足足有 4000 多人,还有不少重武器和走不动道的伤员,这么短时间居然全安置妥当了,确实不简单。可不管咋说,大军都快打过来了,身为旅长还在这儿喝酒,实在太不像话。
胡奇才接着骂:“既然部队都撤了,你咋还留在这儿?” 李福泽一五一十地说:“我的队伍撤了,可其他部队还没撤完啊,我怕敌人这时候打过来,就上城墙这儿盯着点。可一个人待着太闷,就带了瓶酒过来。” 听了这解释,胡奇才心里的火消了大半,可还是没好脸色:“断后的事儿不用你管,赶紧去找你的部队!”
话说完,李福泽也不磨蹭,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顺着台阶下去了。看着李福泽走远的背影,刚才还一脸怒气的胡奇才突然笑了,眼神里甚至透着点欣赏。原来从刚才的对话里,胡奇才更看清了李福泽的本事 —— 他不光能在短时间内把 4000 多人的部队安顿好,还能想到大部队撤退时的断后问题。
就凭这一点,比部队里好多同级别的将领都强。而且,都这兵临城下的关头了,他还能慢悠悠喝酒,这份沉着冷静的劲儿,真没几个人有。胡奇才忍不住夸了句:“这小子,以后肯定有出息!” 果然,没过多久,他这话就应验了。
1948 年深秋,正是辽沈战役最关键的时候。那时候李福泽刚被任命为第四纵队参谋长,就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四纵必须守住塔山防线。李福泽和纵队司令员胡奇才一起站在最前面的观察哨里,通过望远镜看远处敌人的动向,眼前的景象让他后背都冒冷汗 —— 所谓的 “塔山”,其实就是一片没啥遮挡的平缓坡地,可国民党反动派东进兵团的 9 个师,正跟钢铁洪流似的往这儿冲。
![]()
胡奇才犯了难,嘀咕着:“这仗可咋打啊!” 李福泽琢磨了一会儿,使劲攥紧拳头说:“既然没险要地形可守,那…… 就只能靠将士们的血肉之躯扛了!”
回到营地,第四纵队开了场战前动员大会。李福泽端起一碗酒,大声说:“同志们,这一仗咱们必须守住塔山,就算是死,也得死得轰轰烈烈!” 说完,他仰头把碗里的酒喝了个精光。接着,战士们也都一饮而尽,然后纷纷把酒碗摔碎,表明跟敌人死磕到底的决心,齐声喊着:“战到最后一个人,绝不让敌人冲上塔山!”
很快,这场惨烈的阻击战就打起来了。敌人装备好、人又多,“101 号高地” 没一会儿就丢了。正在作战室里琢磨兵力部署的李福泽听说这消息,立马抓起一把冲锋枪,对身边的警卫连长说:“现在能上战场的兵都上了,我手里就剩你们警卫连了,所有人跟我上,把高地抢回来!”
可一旁的胡奇才突然拦住他:“你是参谋长,不是敢死队队长!” 可李福泽根本听不进去,已经拿定了主意:“今天就算你处分我,我也得带警卫连跟敌人拼一把!”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冲出了作战室。
打了整整 5 个多小时,“101 号高地” 终于被夺了回来。通讯员把这消息报过来时,胡奇才脸上没啥高兴的,反倒急着问:“李福泽呢?他咋样了?” 就在这时候,房门突然被推开,一个满脸泥污的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胡奇才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是李福泽,脸上终于露出了笑:“你受伤了?” 他紧张地上下打量李福泽,看着他浑身是血、走路都不利索的样子,刚舒展开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
李福泽却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就是摔了一下,被子弹擦破点皮,没事儿!” 听他这么说,胡奇才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1948 年底,辽沈战役打赢了,四野的首长还亲自打电话来,表扬李福泽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问了他的伤势。可自始至终,李福泽都在说:“都是战士们的功劳,我这点伤不算啥。”
新中国成立后,李福泽当了中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处长。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他还亲自带兵去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到了 1955 年 9 月,新中国举行开国授衔,一开始组织上给李福泽评的军衔是大校。要知道,这次授衔有个铁规矩 ——“红军不下校,八路不上将”,意思就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最低也能评上大校;而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参军的,因为资历浅,是没机会评上将军的。
可没过多久,组织上考虑到李福泽虽然资历不算老,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里表现特别突出,立了好多大功,最后决定破例,授予他少将军衔。9 月 27 日下午,新中国开国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
当戴着中将肩章的胡奇才走到李福泽面前时,忍不住伸手拍了拍这个老部下的肩膀,笑着说:“当年在本溪城头上喝酒的小子,现在也成将军喽!” 听了这话,李福泽笑了 —— 他本来就不是贪慕名利的人,不然十八年前,也不会扔了富家少爷的好日子,跑到延安去当八路军。
1958 年,我国正式开始研究导弹,李福泽临危受命,去了西北戈壁滩,担任导弹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在罗布泊漫天的风沙里,他亲自带着官兵们开荒种菜、打井找水,还用当年搭防御工事的经验,搭建导弹发射场的架子。
![]()
就这么干了十多年,付出终于有了回报。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一号” 火箭顺利发射,托着 “东方红一号” 卫星慢慢升上了天。就在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的那天晚上,毛主席特别高兴,开了场政治局临时会议。
面对大伙儿期待的目光,毛主席抑制不住心里的喜悦,连连说:“好,太好了!这是所有中国人都该庆祝的大喜事!”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甚至守在收音机前,反复听《东方红》这首曲子,还特意让机要秘书张玉凤把卫星传回来的原始录音带好好保存起来。
几天后,李福泽正和几个科研人员坐在帐篷里啃硬窝头,一个年轻的助手突然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笑开了花:“太好了!毛主席亲自发嘉奖电报来了!” 听到这话,李福泽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他在西北戈壁滩待了十多年,日子虽然苦,但过久了也就麻木了。可现在突然知道,毛主席这么关注他们这帮搞导弹的人,瞬间觉得就算吃再多苦,也值了。
1996 年底,已经 80 多岁的李福泽病重住院,最后在 12 月 24 日离开了人世,享年 82 岁。
没过多久,追悼会开的时候,中央特意写的悼词,把他的一生概括得特别准:“李福泽学习勤奋,工作勤恳,勇于奉献。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名利,保持了革命晚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