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秋天里,最闹的莫过于树头上的柿子,在原野之上,在高山之巅,都有柿子树倔强生长的身影,他们坚强生长,不畏酷暑严寒的样子,比人强无数倍,因为它们长大之后,几乎就不再需要人的馈赠,而只要在自然之中就能生长起来。
柿子的花,你们见过吗?我猜想很多人并没有见过,即使有人见过,或许也并不知道这竟然就是柿子花。柿子花嫩黄嫩黄的颜色,惹人怜爱。年少时,总会对着柿子花发呆,想着如此有意思的物种,却会成为后来的柿子啊。
一颗柿子熟了,再到柿饼的过程,也是充满了艰辛,因为整个过程,全部都是人工的痕迹,机械化在柿子到柿饼的过程里,只能够望洋兴叹,毫无插手的余地。
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刻,柿子的采摘也就搬上了日程。农人们开始上场了,带着特制的工具,推着独轮的车子,翻山越岭,攀援树上,开启新一年的劳作之程。
爬树是个技术活,你最多能借助梯子,助你一脚之力,其余的就毫无用场了。当你看着一个矫健的身姿,从树下蹭蹭蹭地上到了树腰,他很有可能已经六十多岁乃至七十多了。
他们采摘柿子是从小就开始练习和参与了,用的工具也是自己制作的,柿子只要被套牢,轻轻扭到,便会掉落袋子,然后满筐之后再顺到树下。采摘柿子需要眼力,需要技术,也需要体力,不要看着容易,操作起来,没有几年功力,是万万不行的。
地下采摘下来的柿子们,在一起,红澄澄的,该怎么运输回家呢?独轮车往往会大显身手,尤其是从山中运输柿子,唯有独轮车或者挑下来,没有任何其它的工具能够发挥作用,只有到了大路之上,三轮车才能派上用场。
到家后的柿子们,又面临着多少的工序:去萼、去皮、上架、上霜……而在这所有的过程之中,机械化的痕迹少得可怜,因为根本没法插手。父亲曾购买一个去皮的机器,每每问其效果如何,他却总是摇摇头,说真的还不如人工快。
去萼的记忆深刻,需要用一把小刀,将柿子萼全部去掉,又不能将其大萼去掉,否则前功尽弃,没有办法悬挂起来,成为一个残缺品。去萼之危险,在于时不时就可能小刀割到自己的手,年少时刻,每每都有伤痕,皆为去萼时刻的杰作也。
去掉萼,开始去皮,也有一个特制的工具,人工将皮均匀地去掉,这些工序在父母亲们的眼里是轻车熟路的,是年复一年的。我曾尝试过几次去皮,很少有成功的机会,终究还是放弃了。
去皮之后的柿子,又被均匀地悬挂起来,悬挂之地还要通风,再通风,等到多少天之后,水分渐渐散去,开始布满白色的霜,这个时候,柿子就开始向着柿饼转变了。
再从悬挂的状态放置到特制的帛上面,等待着更为饱满的霜来临,还要给柿饼盖起来,避免其中途发生了病变。然后,再步入市场,流通起来。
一家一户,每年如此,家中有柿子树,忙忙碌碌,一个季节,能赚个几千块钱。
防止失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