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朋友,苏州园林那么多,哪个最值得去?朋友脱口而出:拙政园啊!
作为江南园林的“头牌”,拙政园就像一位永不褪色的美人,无论去多少次,都有新的惊喜。
![]()
图片
拙政园的故事要从明朝正德年间说起。一位名叫王献臣的官员,因官场失意回到故乡苏州,买了块地,请来著名画家文徵明参与设计,建成了这座园子。取名“拙政”,源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说,我不会在官场上那些“聪明事”,就老老实实种菜养花,过自己的小日子吧。
走进拙政园,第一感觉就是——大!占地78亩,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但大而不空,一步一景,处处是匠心。
![]()
图片
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有特色。东部开阔疏朗,中部是全园精华,西部建筑精美。我最爱在中部景区慢慢逛,这里水池面积占三分之一,临水布置着各式亭台楼阁,典型的“以水为中心,建筑绕水而建”的江南园林格局。
远香堂是中部的主体建筑,名字取自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坐在堂内,四面玻璃窗就像一个个画框,将园中美景尽收眼底。春看牡丹夏赏荷,秋闻桂香冬观雪,四季皆宜。
![]()
图片
堂北的荷风四面亭更是一绝。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水体中央,夏天荷花盛开时,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坐在亭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朵荷花,融入这水墨画中。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站在桥上,看水中倒影摇曳,分不清是真是幻。
![]()
图片
拙政园的西部也别有洞天。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这里的亮点。主人当年在此宴客、听曲、观舞。想象一下,古人在厅内欣赏歌舞表演,窗外是成对的鸳鸯和满园的鲜花,这是何等的雅致生活!
游友介绍说,逛拙政园,最妙的是感受它“四时不同景”的设计智慧。
春天,园内玉兰、海棠、牡丹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夏天,荷花满池,绿荫如盖,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桂花飘香,红叶满枝,色彩斑斓;冬天,雪景如画,松竹梅“岁寒三友”更显风骨。
![]()
图片
细心观察,会发现拙政园里到处都是“借景”的妙笔。最经典的是借景北寺塔——站在园中某些位置,可以看到园外的北寺塔仿佛就在园中,扩大了视觉空间,真是巧夺天工。
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初年(1509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由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在仕途失意后归隐苏州时所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以精巧的园林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融合了山水写意与建筑艺术,体现了明代园林设计的精髓。其设计理念“咫尺乾坤”将自然山水凝练于方寸之地,通过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木植被的巧妙组合,营造出诗画般的意境。园内兰雪堂等景点尤具特色,门窗框景如画,春日赏花品茶更显雅致。
![]()
图片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列入)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首批),拙政园不仅代表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拙政园不只是一座园林,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呈现。它告诉我们,生活可以慢下来,可以在方寸之间营造出诗意世界。每一处设计,每一株植物,甚至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
图片
逛园子来苏州,别只顾着拍照打卡。慢下来,坐在亭子里,感受微风拂面,听听雨打芭蕉的声音,看看光影在水面上跳舞...…拙政园真正的美,需要用心去感受。
君来或者不来,拙政园都在那里,美了五百年。
(图片均为本文作者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