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卖月饼的老张刚支起摊子,就听见隔壁李婶在念叨:“可别让娃指月亮,小心被‘割耳朵’!”
老一辈传下来的中秋讲究,看似琐碎却藏着过日子的智慧。
这节日本是求团圆祈福的,有些 “忌讳” 咱得心里有数,不是迷信,是给家人图个顺当。
![]()
头一忌便是 “指月”。
小时候但凡抬手指夜空的圆月,奶奶准会抬手打手背,嘴里还念着 “月亮娘娘会生气”。
后来读《铁罐炼》才知,古人把日月星称作 “三光”,视作神明居所,随意指点是失敬。
其实换个理儿想,皓月当空本是赏心悦目的景致,静静看着就好,何必指指点点呢?
就像面对长辈,尊重都在分寸里。
![]()
二忌 “男拜月”。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写得明白:“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
老辈说月亮属阴,嫦娥仙子掌管团圆事,男子阳气重凑上前反而不妥。
不过倒不是歧视男同胞,主要是怕糙老爷们手笨,把供桌上的月饼瓜果碰坏了扫兴致。
真要表心意,帮着摆摆桌椅、递递香烛,一样是敬天地。
![]()
三忌 “口角之争”。
老话说 “中秋忌口角,不忌吵到年”,这话糙理不糙。
魏晋文人过中秋讲究 “传杯洗盏,儿女喧哗”,那是热闹不是吵闹。
月亮都圆圆满满挂在天上,一家人围着饭桌,犯不着为鸡毛蒜皮红脸。
实在有疙瘩忍一忍,等过了节再掰扯,别让坏情绪扫了全家的兴。
![]()
四忌 “浪费月饼”。
苏东坡写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圆饼子打唐代就是祭月的供品,象征团圆完整。
明代《酌中志》里记载,月饼得全家人分着吃,哪怕吃不完也不能咬一口就扔。
现在月饼花样多了,不爱吃甜的也别糟蹋,分给邻居或是留着次日配茶,浪费粮食总不是好事。
![]()
五忌 “赠礼单数”。
走亲访友送月饼,可别选三盒五盒的单数。
中华文化讲究 “好事成双”,双数象征圆满,单数易让人想起 “形单影只”,和中秋团圆的主题拧了劲儿。
实在拿不准,选四盒或八盒准没错,要是不小心凑了单数,添包茶叶凑成双数,礼数就周全了。
![]()
六忌 “供品残缺”。
祭月的月饼得选圆滚滚的完整模样,瓜果也得挑溜圆的,像菱角这种带尖的就别往上摆了。
《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宫廷用 “团圆饼” 祭月,切开就视为不吉。
从实在处说,圆形象征全家圆满,尖刺之物看着扎眼,也不符合节日的和顺气。
![]()
七忌 “深夜独赏”。
虽说 “花好月圆” 值得细品,但老辈不提倡深夜独自在户外赏月。
古人觉得月亮属阴,中秋夜阴气盛,独处易受寒凉侵扰。
从当下说,秋夜温差大,露水又重,真要赏月不如拉上家人在阳台小坐,吃块月饼聊聊天,比独自吹风惬意多了。
![]()
八忌 “说晦气话”。
饭桌上可别念叨 “没了”“坏了” 这类词,更不能说些不吉利的话。
中秋是庆丰收、盼团圆的日子,嘴头子得讨喜。
比如水喝完了要说 “添水”,别喊 “没水了”,图的就是个口舌吉利,让好运顺着话头来。
![]()
这些老规矩传了千百年,核心不过是 “珍视团圆、敬畏天地”。
过节不必句句较真,但顺着老传统的心意,守着这些分寸,既是对文化的念想,也是给家人的祈福。
毕竟月饼要分着吃才香,日子要和和气气才顺,你说对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