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常见食用淡水鱼,为啥大都刺多?纯粹是因为自然条件不好吗?

0
分享至



一筷子鲜嫩的炖江鱼送进嘴里,刚品出点河鲜的甜味,嘎嘣一下,小刺卡喉咙了!咳也不是咽也不是,好好的一顿饭硬是吃得提心吊胆。咱中国人爱吃鱼,尤其是淡水鱼,草鱼、鲫鱼、鲢鱼、鳊鱼……菜市场里一排排摆着,便宜又鲜美。

可为啥这些本地常见的鱼,个个都像长了一身“暗器”?是不是因为咱们的江河水土不够好,养出来的鱼才这么“刁钻”?不少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



咱们常说的“刺多”,主要指的是那些细小的肌间刺,也就是藏在鱼肉中间、一根根横着长的小骨头。像鲤鱼、鲫鱼、草鱼这些鲤科鱼类,恰恰是肌间刺最多的一类。

中国是全球鲤科鱼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光是原生种就有上百种,而我们日常吃的淡水鱼,绝大多数都来自这个家族。为啥偏偏它们刺多?答案藏在进化里。鲤科鱼大多生活在水流平缓的江河、湖泊和池塘,不像海鱼那样需要高速巡游。



它们的运动方式以短距离游动和灵活转向为主。这些肌间刺其实连接着肌肉,能帮助鱼更好地控制身体的细微动作,比如突然转弯、悬停、甚至倒退。换句话说这些小刺不是累赘,而是精密的“操控系统”。

科学家通过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发现,肌间刺增强了鱼体肌肉的传导效率,让它们在复杂水草环境中游得更稳、更灵巧。所以刺多不是缺陷,反而是适应环境的高明设计。要是把这些刺全去掉,鱼反而游不利索,容易被天敌抓走。



再来说说水质和养殖的问题,很多人觉得野生鱼比养殖的刺少,或者认为水质差会让鱼长得“糙”,刺更多。这种说法听着有道理,其实站不住脚。

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连续多年占全球六成以上,主养品种就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这些。

这些鱼在标准化池塘或水库中养殖,水质、饲料、病害防控都有严格规范。研究显示同一品种的鱼,无论野生还是养殖,肌间刺的数量和分布结构基本一致。



刺的多少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喂得多或水干净就变少。倒是有一种情况会影响口感,那就是鱼的年龄和生长速度。

长得慢的老鱼,肌肉纤维紧实,刺显得更硬更扎嘴;而养殖鱼通常半年到一年就上市,肉质嫩,刺相对软一些。所以你感觉“以前的鱼刺没这么多”,可能是因为现在吃得更频繁,也更注意口感了,而不是鱼真的变了。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想到:咱们爱吃小刺多的鱼,其实是饮食文化的选择。中国自古就有“无鱼不成席”的讲究,尤其在北方和长江流域,炖鱼、熬鱼汤是家常便饭。而鲤科鱼有个大优点:耐活、好养、长得快、成本低。

一条两斤重的草鱼,十几块钱就能买到,清炖、红烧、做鱼丸都行。相比之下,像鳜鱼、鲈鱼这样刺少肉厚的品种,虽然好吃,但价格贵、养殖难度高,普通家庭不可能天天吃。

久而久之老百姓餐桌上的主力就成了这些“刺儿多但实惠”的鱼。这不是自然条件不好,恰恰说明咱们的水产体系太接地气了。



鲤科鱼类是我国淡水渔业的基石,不仅提供大量优质蛋白,还在生态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比如鲢鳙鱼能滤食藻类,帮助净化水质。所以说,这些“刺多”的鱼,不只是盘中餐,更是生态系统里的“清洁工”。

科技已经在努力帮我们解决“吃鱼怕刺”的难题。近年来,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肌间刺显著减少的鲫鱼和草鱼品系。这类鱼保留了原有风味和生长性能,吃起来更安全方便。



不过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大规模推广。未来也许有一天,我们既能享受传统淡水鱼的鲜美,又能摆脱小刺的困扰。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咱还得学会和这些“刺儿头”和平共处。

其实换个角度想,慢慢挑刺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节奏?一家人围坐一桌,边聊天边剔鱼,那份温情,是快餐式饮食给不了的,你说是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媒:中方不按常理出牌,菲律宾败局已定,南海不会再有其位置!

美媒:中方不按常理出牌,菲律宾败局已定,南海不会再有其位置!

流云青史
2025-10-29 20:32:42
王晶发文悼念冯淬帆:做人欺善怕恶,爱骂人和单身有关,称呼改变

王晶发文悼念冯淬帆:做人欺善怕恶,爱骂人和单身有关,称呼改变

一娱三分地
2025-11-01 17:26:04
党岭失温女孩苏醒,真相大白后,同行者害怕了,最担心的还是来了

党岭失温女孩苏醒,真相大白后,同行者害怕了,最担心的还是来了

今日搞笑分享
2025-11-02 13:26:07
暴跌了50%!中国第一睡城成鬼城,十年前上车“燕郊”的人都哭了

暴跌了50%!中国第一睡城成鬼城,十年前上车“燕郊”的人都哭了

墨兰史书
2025-10-24 13:25:03
木村拓哉现身东京电影节,老得惨不忍睹,擦粉底抹口红,像个女生

木村拓哉现身东京电影节,老得惨不忍睹,擦粉底抹口红,像个女生

心静物娱
2025-11-01 15:21:26
中超保级关键战:海牛对决梅州,李霄鹏能否确保胜利?

中超保级关键战:海牛对决梅州,李霄鹏能否确保胜利?

老汆古装影视解说
2025-11-02 18:06:52
真实的黑鹰坠落事件:美军19人干掉敌方3000人,为何自称失败?

真实的黑鹰坠落事件:美军19人干掉敌方3000人,为何自称失败?

老谢谈史
2025-10-25 20:52:03
75年陈毅之子迎娶粟裕女儿,两家结为亲家,可惜陈老总已离世3年

75年陈毅之子迎娶粟裕女儿,两家结为亲家,可惜陈老总已离世3年

南书房
2025-11-02 18:00:03
郑丽文刚委派萧旭岑访问大陆,侯友谊就公开唱反调,露出真实面目

郑丽文刚委派萧旭岑访问大陆,侯友谊就公开唱反调,露出真实面目

boss外传
2025-11-02 18:25:03
他是混上梁山的草包,外号压武松一头,金庸却把他写成了武林神话

他是混上梁山的草包,外号压武松一头,金庸却把他写成了武林神话

耳东文史
2025-10-03 00:03:10
现如今的年轻人玩的有多花?网友:五十年前更乱,现在越来越保守

现如今的年轻人玩的有多花?网友:五十年前更乱,现在越来越保守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2 00:15:03
撒切尔夫人,曾在回忆录中解释为何归还香港,她不是没考虑过战争

撒切尔夫人,曾在回忆录中解释为何归还香港,她不是没考虑过战争

文史达观
2024-10-24 06:45:03
1988年,河南村妇跑去北京找知青丈夫,说出名字后首长吓了一跳

1988年,河南村妇跑去北京找知青丈夫,说出名字后首长吓了一跳

红豆讲堂
2025-05-04 08:10:08
特朗普开始威胁尼日利亚,以色列有些不耐烦了

特朗普开始威胁尼日利亚,以色列有些不耐烦了

山河路口
2025-11-02 16:49:03
两天票房只有20万,小沈阳转型失败,新片预计亏损近1亿

两天票房只有20万,小沈阳转型失败,新片预计亏损近1亿

山野卢员外
2025-11-02 17:52:17
我国历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9位著名人物,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人

我国历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9位著名人物,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人

历史求所知
2025-10-10 15:30:04
令妃刚生完孩子,乾隆就临幸她,百余年后在其尸骨内发现大量朱砂

令妃刚生完孩子,乾隆就临幸她,百余年后在其尸骨内发现大量朱砂

瑶卿文史
2025-10-31 11:45:03
一个时代落幕,中国药企准备好了吗?

一个时代落幕,中国药企准备好了吗?

细雨中的呼喊
2025-09-27 22:58:29
浙江省民宗委党组成员毛秋红调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

浙江省民宗委党组成员毛秋红调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

澎湃新闻
2025-11-02 10:08:36
生命起源宇宙?多名宇航员返回地球后,身体出现“不可逆”变化

生命起源宇宙?多名宇航员返回地球后,身体出现“不可逆”变化

不写散文诗
2025-10-31 23:51:29
2025-11-02 19:19:00
天下十三洲猎奇 incentive-icons
天下十三洲猎奇
真实灵异奇闻异事收集者
968文章数 5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被安世风波卡整月"脖子" 全球车企终于能缓口气

头条要闻

媒体:被安世风波卡整月"脖子" 全球车企终于能缓口气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健康
数码
公开课

推广|| 每天都在穿!这件外套,轻松搞定秋冬所有搭配

艺术要闻

他是清华大学校名题写者,拒绝宋美龄求婚,被誉为“民国颜真卿”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数码要闻

64GB×4 6000CL30 套条 12999 元,Origin Code VORTEX 内存上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