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4 日,委内瑞拉国防部长洛佩斯的声明抛出重磅信息:迈克蒂亚飞行情报区内,5 架美军 F-35 以 400 节速度、35000 英尺高度抵近海岸,被防空系统精准捕捉。尽管美方未予回应,但外界普遍将探测功劳指向中国 JY-27 反隐身雷达。
这款部署于埃尔利伯塔多尔空军基地的装备,工作在 240-390 兆赫频段,恰好利用米波雷达的 “谐振效应” 破解隐身优势。当波长与 F-35 机身结构尺寸接近时,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可从 0.001 平方米飙升至 0.1 平方米,探测距离达 390 公里。
![]()
更关键的是委内瑞拉构建的 “中制雷达矩阵”:12 部 JY-27 与 S 波段 JYL-1、JY-11B 等雷达形成互补,米波雷达负责远程预警,S 波段雷达提供 15 米级精度的火控数据,这种多频段协同彻底堵死了隐身战机的 “波段规避” 空间。早在 2020 年,同款雷达就曾锁定接近委领空的 F-22,此次再探 F-35,印证了中国反隐身技术的实战可靠性。
几乎在雷达锁定事件曝光的同时,美军在加勒比海国际水域击沉委内瑞拉渔船,造成 4 人死亡 —— 这已是特朗普政府第五次下令对委船只动武。美方宣称 “打击贩毒”,却刻意回避核心争议: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110 条,即便怀疑走私,也应先实施登临检查而非直接动武,美军的 “跳过司法程序” 模式,与关塔那摩监狱的法外羁押逻辑如出一辙。
这种反常操作实则暗藏军事试探。在 F-35 隐身优势被瓦解后,美军亟需摸清委防空体系的真实战力:一方面通过炸船制造摩擦,测试 JY-27 雷达的开机响应速度与数据传输效率;另一方面试图逼迫委内瑞拉率先开火,为后续可能的空袭寻找借口。但委军方的克制回应与雷达数据公开,反而让美军陷入 “隐身神话破灭” 与 “滥用武力” 的双重舆论被动。
![]()
委内瑞拉能硬抗美军压力,核心在于构建了 “探测 - 拦截” 闭环。其装备的 S-300VM 防空导弹射程达 250 公里,可与 JY-27 雷达实时共享目标数据,搭配俄制 Buk-M2E 中程导弹(45 公里射程),形成多层次拦截网。2018 年叙利亚战场曾出现先例:俄制 SA-17 导弹依托非隐身雷达多次逼退 F-35,证明只要探测链条畅通,传统防空武器仍能对隐身战机构成威胁。
对中国而言,JY-27 的实战表现具有战略价值。这款 2016 年珠海航展亮相的雷达,已出口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此次在委内瑞拉锁定 F-35,不仅为技术迭代积累了实战数据,更向国际市场展示了对抗美式隐身装备的有效方案,成为中小国家突破霸权威慑的 “技术杠杆”。
事件本质是全球权力格局在拉美地区的缩影。美国视委内瑞拉为 “后院钉子户”,其石油储量与对华俄合作刺痛了美国霸权神经。此次 F-35 抵近与炸船行动,既是 “门罗主义” 的延续,也是对中俄影响力扩张的反制。而中国通过雷达出口、俄罗斯通过导弹援助,实则构建了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的外围支点。
![]()
国际社会的反应更凸显规则冲突:墨西哥、古巴等国谴责美军 “滥用武力”,巴西等南美大国呼吁尊重主权,反映出美国单边主义在拉美日益失焦。若委方将事件提交国际法院,或借助联合国人权机制追责,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国的地区话语权。
JY-27 锁定 F-35 的瞬间,标志着隐身战机垄断战场感知的时代正在落幕。美军试图以 “缉毒为名、军事为实” 的套路施压,却暴露了在技术制衡下的战略焦虑。未来,美国或加速 EA-18G 电子战飞机部署以压制米波雷达,而委内瑞拉的雷达机动部署、多系统协同战术,或将成为中小国家对抗霸权的新范式。这场发生在加勒比海的较量,早已超越美委双边范畴,成为重塑国际安全规则的重要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