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聊个扎心的热点——前几天刷爆朋友圈的“土木工程95%毕业生失业”,还有设计院一家接一家倒闭的新闻,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是实实在在砸在无数人饭碗上的事儿。 先给大伙掰扯掰扯这事儿有多真实。四年前张雪峰还在镜头前喊着土木工程是“铁饭碗”,可2025年的毕业季,985高校的土木招聘会现场,投递简历的学生直接少了40%,隔壁人工智能的展位却排起百米长队。更惨的是那些好不容易挤进设计院的年轻人,杭州有家民营院的新人,每月干26天、每天12小时,月薪才4500块,算下来时薪刚14块,还不如外卖骑手挣得多。
设计院那边更热闹,浙江有家设计院先是放全体员工三个月假,说好了之后复工,结果转头就悄悄注销了,员工连补偿金都没拿到。数据更吓人,2025年下半年民营设计院倒闭率都快到40%了,是国企院的3倍,连TOP10的大设计院,地产项目占比都从65%跌到19%,工资直接缩水三分之一。 那这事儿到底咋闹的?咱得扒开表象看根儿上的问题。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房地产这口“大水缸”不蓄水了。2025年上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降了20%,住宅施工图的设计需求直接砍半还多,跌了60%。过去设计院靠房地产项目活,现在房企暴雷的暴雷、停工的停工,民营设计院接的住宅项目里,65%都烂尾了,设计费能要回来15%就算烧高香。 更坑人的是,就算有项目也成了“鸡肋”。
现在城市更新不是火吗?可原来一百亿的大项目,现在拆成100个一亿的小项目,单个设计费从千万级跌到百万级,缩水十倍不止。关键是设计院的架子搭得太大,成本降不下来,接这种小项目就是“干得多赔得多”,相当于白忙活。 还有个致命的坎儿——回款难。政府项目回款周期能拖到501天,快17个月了,比怀孕周期还长。有个设计院16个人干了3个月,111万的设计费甲方只给10万,到员工手里人均才1250块,一天合13块8,连份外卖都买不起。更荒诞的是,有家院2.8亿的应收款,最后53万就卖了,买家还是欠他们钱的甲方关联公司,这不纯纯欺负人吗? 最要命的是,设计院自己也跟不上趟了。
过去设计师只要按规范画图就行,现在城市更新项目要懂策划、懂运营,还要保护老建筑、协调社区需求,传统设计院根本无从下手。人家新能源设计院应届生起薪都12K了,他们还在靠低价抢单,住宅设计费从15块/㎡跌到3块,连成本价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这事儿带来的连锁反应,早就超出了行业本身。对年轻人来说,学了四年的专业成了“坑”,985的土木硕士宁愿去互联网大厂干销售,也不进设计院,毕竟月薪1.2万比6500的offer实在多了。对老员工来说,要么被欠薪维权,要么被迫转行,有设计师白天送外卖,晚上接散活画图,时薪才15块。 更让人揪心的是工程质量。
现在3.7万家设计院里,2万多家都是挂靠的,杭州一栋写字楼里挤着23家“甲级设计院”,实际画图的不到20%。之前有个安置房项目,就因为套用错图纸返工,损失超千万。以后咱住的房子,说不定就是这些“假设计院”画的图,想想都后怕。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这行业彻底完了”,但我倒觉得没那么简单。这不是土木工程不行了,是老玩法不行了。你看新能源、绿色建筑领域,招聘量三年涨了210%,有LEED认证的设计师薪资直接涨50%。AI设计把概念设计周期从7天压到1.5天,那些只会机械画图的“画图匠”肯定被淘汰,但懂AI、懂运营的设计师反而更吃香。 说白了,这波倒闭潮和失业潮,是楼市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必经之路。过去靠房地产增量吃饭的日子结束了,现在拼的是真本事。那些靠挂靠、靠低价抢单的小院该淘汰,那些只会画传统图纸的设计师该转型,这不是坏事,是行业在“挤泡沫”。
但最该反思的是啥?是整个行业的价值体系。设计师画的图关系到千万人的安全,凭啥设计费成了最容易被拖欠的钱?凭啥设计师的时薪不如外卖骑手?当一个行业不尊重专业价值,再好的赛道也会走歪。 这事儿也给咱提了个醒: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有跟着时代走的本事。那些还在劝孩子学土木的家长,那些还在死扛的设计院,都得醒醒了。时代变了,玩法也得变了。 今天咱就聊到这儿,这事儿远没结束,下期咱再扒扒那些活下来的设计院都做对了啥。觉得我说得实在的,点个关注,咱接着聊最真实的楼市真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