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卜卜书斋看到了朋友们:
宁不远的《写父亲》,胡安焉《生活在低处》,易小荷《惹作》,押沙龙《鹿野之萍》……
![]()
![]()
老板Isaac说,现在书有点少,都卖出去了。“有一批新书正在路上。”
他的精神头儿让我想起20年前的我。“有一批书在路上”,意思是有很多人在等着阅读。
通过海运,中国大陆出版的书慢慢运过来。我和Issac最近才认识,但是我搜索一下,他和我同在一个独立书店店主群,那个群是下单买书的,他比我活跃得多。
汉堡的读者,要比有杏书店的热切得多——这样说说对我们自己的会员有一点欠尊重。但是在卜卜书斋,看到的确实都是认真挑书的人,而不是在喝饮品、玩手机。
Issac和顾客聊天,主题都是介绍书籍。这一点和我也有一点不同。在这里,似乎每一本书都变得更珍贵。
书重新变成了书:先是有尊严的商品(不再是半价),然后是思想和知识的载体。
它不再是让人可怜、同情的“实体书”,而就是书本身。
进店一小时,看到不少读者——比有杏书店日常多多了。听到老板说的最多的话是“卖完啦”,而不是我常说的“书店没有任何商业逻辑”,“没有在书店买书的理由”。
人们是冲着书本身,而不是其他目的而来。除了华人,还有一些德国人。到店一小时内,就有两个高大的说德语的男性,来店里翻看书籍。
这多少有点让人惊讶。按理说,即便是在汉堡,如果仅仅是想阅读的话,仍然可以看到电子书,但是他们竟然如此热爱书籍。
在这个意义上说,汉堡的中文书店,仍然是“德国书店”,在这里的中国人,多少有点“德国化”:没有完全被手机控制,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
这也许应该是书店本来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