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张云逸主政广西,定省会南宁,向叶帅要“出海口”,自此广西腾飞

0
分享至

1950年2月的一个清晨,南宁细雨蒙蒙,临时省政府旧楼里的灯彻夜未熄。张云逸站在那幅铺满墙面的军用地图前,沉声吩咐值班参谋:“十万大山的最新动向,一份都别漏。”短短一句,勾勒出广西解放后最棘手的难题——土匪、交通、财政,全都等着解决。



这位六旬大将此前在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开国礼炮,如今却要在山雨欲来的南疆啃“硬骨头”。广西地形破碎、民族众多,中央选派熟悉地方事务又能操广西话的张云逸,算得上对症下药。可一落地,他发现干部紧缺到令人发愁:县里愿意写公文的人寥寥无几,懂财税的更是凤毛麟角。

办法还是“找老同事”。从二野到四野,凡是红七军、广西籍或在右江活动过的干部,都被一封封加急电报召来。人一旦到齐,张云逸立即恢复昔日办学“老本行”——把桂林的学宫和南宁的旧兵营改成革命大学,三个月培训一期,学员一万多,硬把“纸上编制”变成“活人队伍”。



但纸上谈兵救不了火急的剿匪。广西山峦像一道道天然堡垒,白崇禧留下的残部、地方武装、惯匪串联成网,1950年头两个月便杀害干部群众八十多人。张云逸干脆把指挥所搬进山区,围点打援、分片清剿、民族政策一起上,半年内歼灭匪众十一万余,剩下的五万被迫钻进深山。中央限定1951年“五一”前肃清匪患,张云逸掐着表推进,最终赶在死线前基本完成任务。

匪患未平,交通之困马上显形:全省铁路、公路干线加起来只剩五百多公里。“没有路,谈什么发展?”他向毛泽东呈交报告,请求拨款抢修柳邕铁路并延长线。批复下达,广西各县“大会战”,四百二十公里线路,七十多座桥、一百多个涵洞,仅用半年便贯通。1955年黎湛铁路全线通车,广西第一次借铁轨把自己和南海、海南连成一体。



交通稍有起色,金融震荡又来。地方杂币横行、物价高飞,群众工资早晨能买米,中午就只够买糠。张云逸下令“只认人民币”,辅以严控财政支出,市场很快稳住。紧接着是省会之争:南宁还是桂林?多数人偏向桂林,理由简单——基础设施好。可张云逸与中央看的是更长远的棋:南宁靠近中南半岛,利于对外联系,也便于全省均衡布局。几轮激辩后,省会落户南宁。



省会确定,下一步便是“找海”。广西幅员广阔却被冠以“内陆省”,陆路再快也输给海运。张云逸盯着地图算距离:南宁到钦廉不过一百多公里,“出海口就在眼皮底下”。于是他专程赴广州,向省政府主席叶剑英提出“把钦廉划给广西”。叶帅爽快一句“没问题”,华南分局随即报中南局批准,钦廉改名钦州地区并入广西。自此,一千六百公里海岸线归属广西,国际贸易通道初成雏形。

战略蓝图铺开,可身体不肯配合。1952年春,他突然重病,毛泽东亲笔来信叮嘱“半年修养”。张云逸仍坚持把交通、金融、人事三桩事交代清楚才肯北上治疗。苏联疗养归来,他改任中央职务,1955年被授大将军衔并享受元帅待遇。对于荣誉,他只淡淡一句:“授给个人,不如说授给红七军。”



离京后,他隔年回广西一次:主持自治区成立、协调南宁吴圩机场征地、催促广西大学办学。1962年吴圩机场通航,他蹲在跑道旁看首架运输机滑行,胡子花白却精神矍铄。“这不是南宁一城的事,是广西连世界的门。”当年的现场记录员把这句话写进日志,如今仍贴在候机楼老墙面。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八岁。广西方面自发降半旗,南宁街头老百姓说:“没有张老总,哪来的省城、铁路和海港?”这句朴实话,一定程度概括了他的功绩。风云激荡的半生,他在战场上是攻城拔寨的大将,在政务里却像工匠般修路、理财、办学,把广西从闭塞边陲推到开放前沿。



如今南宁已是高楼与绿树交织的现代都市,北部湾港货轮往来,黎湛铁路升级为电气化干线。无数后来者或许不知道,那张挂满圈圈箭头的旧地图、那场江边关于“出海口”的简短对话,决定了广西发展的方向。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兴趣知识 incentive-icons
兴趣知识
感谢关注 感谢喜欢
899文章数 1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