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悄悄迎来了自己的103岁生日。
没有大操大办的排场,没有刻意营造的热闹,但视频里杨振宁叫翁帆为“达令”,这个自然流露的细节,却让无数网友直呼“磕到了”。
就是这个再平常不过的瞬间,让人忽然意识到,这对曾经不被看好的“爷孙恋”,已经携手走过了整整二十一个年头。
杨先生的103岁寿辰,是在家里小范围庆祝的。
比起动不动就包下豪华酒店、邀请半个娱乐圈的明星大腕,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生日过得实在低调。现场布置得很简单,主要是气球点缀,显得温馨又活泼。
到场的都是家人、几位至交好友,还有清华大学的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
虽然人数不多,但气氛十分融洽。
最引人注目的环节是现场题字。
杨振宁第三个接过毛笔,在宣纸上稳稳写下自己的名字。
103岁的他握笔时手丝毫不抖,字迹苍劲有力,让在场的人连连赞叹。
写完后,他转头对翁帆脱口而出的那句“达令”,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这个“达令”叫得太自然了,完全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装是装不出来的。
他们的好友王征后来发文,特别致敬了这段“伟大爱情”。
说“伟大”可能有点夸张,但能走过二十一年风雨,确实有它的不寻常之处。
看到这画面,很难不想起他们这段从全网争议到被慢慢祝福的感情,这事儿得从二十多年前的一次接待说起。
时间倒回2004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消息一出,瞬间引爆舆论。
年龄差54岁!许多人直言“看不懂”,甚至恶意揣测:“图财图色”“各取所需”……
但面对如潮的质疑,杨振宁只坚定地回应:“翁帆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两人的缘分源于1995年的汕头大学的一场会议上。
杨振宁和前妻杜致礼到汕头大学参加物理会议,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翁帆作为学生代表负责接待。
杜致礼十分喜欢这个乖巧好学的女孩,三人因此结缘,之后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翁帆后来读研究生时,遇到学术问题还会发邮件请教,当时就是纯粹的长辈和晚辈关系。
转折点在2003年,杨振宁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病逝,他一下子成了孤身一人。
得知消息后,她主动写信安慰杨振宁,两人的通信愈发频繁。
2004年2月,杨振宁去中山大学时约翁帆见面,那次交谈后,两人的联系更胜,之后,他们就开始通电话,一起旅行。
相处几个月后,杨振宁在电话里向翁帆求婚了,翁帆当然同意了。
最终,在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
婚后,翁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杨振宁也继续他的科研工作。
他们一起参加学术活动,一起出国访问,生活中互相照顾,事业上互相支持,可外界对两人这54岁的年龄差一直都存有质疑。
可面对这些难听的话,杨振宁和翁帆没有开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在媒体上跟人吵架,他们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用行动说话。
他们夫妻俩持续给清华大学捐款,累计下来有200万美元。
杨振宁还把自己的办公室资料、图书手稿、来往书信等2000多件珍贵物品无偿捐给清华,设立了“杨振宁资料室”。
财产安排上更是说得明明白白,所有现金都留给和杜致礼所生的子女,翁帆只享有之前清华别墅的生前使用权,产权最终还是归学校。
翁帆后来在日本酒会上被问起这事时也澄清,说“我先生没什么钱,除了生活所需,钱都捐给了教育事业,留房子给我是为了让我有地方住”。
这一安排,让那些说翁帆“图钱”的人彻底闭上了嘴。
除了这些公开的回应,两人私下的相处更能说明问题。
婚后他们去过不少地方,在香港石澳游玩时,下雨路陡,两人很自然地拉手走过那段路。
去北海旅行时,杨振宁知道翁帆喜欢拍照,特意送了她一台松下数码相机,两人穿着休闲装骑双人自行车,在椰林小道里穿行。
这些细碎的瞬间,比任何解释都有说服力。
如今,21年过去了,当年的质疑声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两人满满的祝福。
而这次103岁生日宴上,那句自然的“达令”,或许正是他们21年感情的缩影。
祝福杨振宁先生健康长寿,也祝福他和翁帆能继续这样温暖地相伴下去。
毕竟,这样美好的爱情,谁不愿意多看几年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