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火葬”将被淘汰?新方式已经在国内试用,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0
分享至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入土为安”,所以此前我们国家一直执行的都是非常传统的土葬模式。

但土葬毕竟会污染环境,国家在保护环境的考量之下并不提倡,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现在几乎各个地区流行的都是火葬的模式了。

可是如今又有一种说法,法称火葬也有可能被淘汰,另一种新型丧葬方式将会在国内实施,大家能接受吗?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遗体完整入土是对生命的终极尊重,不少在外打拼的人,即便离世也要让家人跨省运棺返乡,就为能葬进家族祖坟。

祖坟群里的每一座坟茔,都刻着先人的名字和生平,守灵时的烛火、清明的祭拜,构成了一场完整的生命告别仪式。

但这种传统背后藏着现实难题。



单座土葬墓要占6到8平方米土地,全国每年新增土葬用地超1.2万亩,而我国人均耕地已跌破0.09公顷红线,很多村庄的耕地边缘都挨着坟地。

更关键的是,每口棺木要消耗一棵生长10年以上的成材大树,遗体入葬时携带的防腐药剂、生前服用的药物残留,会在地下慢慢分解渗透,随雨水汇入土壤和地下水系。



要是逝者生前患有传染性疾病,处理不当还可能对周边共享的土地水源造成潜在威胁。

正是这些问题,让我国从上世纪开始推行火葬。



1956年,国家首次推出火葬补贴政策,城市居民选择火葬可领取相当于当时三个月工资的补助,农村地区也给火葬家庭减免部分农业税费。

在政策推动下,到2023年城市火葬率已突破92%,确实缓解了土地紧张,一座骨灰公墓穴位占地仅0.5平方米,不足土葬的十分之一,还避免了遗体腐烂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可火葬推广几十年后,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农村地区有不少家庭把遗体火化后,再把骨灰装进棺木埋进祖坟,算下来既没省土地,还多花了火化费。

更受争议的是,单次火化需消耗15至30公斤柴油,产生的污染气体排放量,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连续行驶1000公里的排放量,不少火葬场周边居民反映“一到火化时就有异味”。



城市里的殡葬费用也水涨船高,普通骨灰盒要几千元,公墓穴位动辄上万元,加上整容、告别仪式等费用,整套流程下来逼近传统土葬开销,甚至出现贫困家庭因“死不起”而延误殡葬的情况。

就在这时,一种新的丧葬方式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堆肥葬。



堆肥葬最早在美国流行,2020年俄勒冈州率先立法允许堆肥葬,到2024年全美已完成超1200例。

具体做法是用可降解的亚麻布或棉麻布料包裹遗体,放入透气的木质容器,埋在1.2米深的浅层土壤中。

再覆盖树叶、木屑、稻草等天然催化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30到60天就能让遗体完全转化为营养丰富的腐殖土。



这种方式几乎不占永久土地,零化石能源消耗,也没有废气排放,产出的腐殖土还能用于种植纪念树或回归林地。

而我国某生态殡葬试点区,也悄悄启动了堆肥葬试用,却引发不小争议。



试点工作人员透露,咨询的人不少,但真正愿意尝试的家庭不足5%。

很多人直言“把人变成植物肥料,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有老人听说后明确表示“死也不选这种方式,太委屈”。

除了观念障碍外,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堆肥葬的明确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性质如何界定、过程中的环保标准怎么制定,都没有现成答案,推广时既怕触法,又要面对舆论压力。



其实不管是土葬、火葬还是堆肥葬,核心都是对逝者的纪念和对生命的敬畏。

传统观念需要时间转变,但环保压力也实实在在摆在眼前——我国每年离世人口很多,殡葬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堆肥葬的争议,本质是传统丧葬文化与现代环保需求之间的碰撞,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找到更可持续的方式,或许比纠结“哪种方式更好”更重要。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本一女子在家中遇害,丈夫为破案租住其遇害公寓26年;26年后凶手自首,竟是死者丈夫的同学

日本一女子在家中遇害,丈夫为破案租住其遇害公寓26年;26年后凶手自首,竟是死者丈夫的同学

极目新闻
2025-11-01 21:44:00
有人账户余额全没了!警方紧急提醒:卸载!卸载!内江人注意!

有人账户余额全没了!警方紧急提醒:卸载!卸载!内江人注意!

创作者_1479191106636
2025-11-02 20:13:51
王腾称将离开手机行业

王腾称将离开手机行业

澎湃新闻
2025-11-02 00:30:24
4-0,巴萨天塌了!皇马又赢了+6连胜,稳居榜首

4-0,巴萨天塌了!皇马又赢了+6连胜,稳居榜首

乌龙球OwnGoal
2025-11-02 06:39:42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电影烂番茄
2025-09-14 22:41:57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花哥扒娱乐
2025-11-01 20:51:32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44:53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乐聊球
2025-11-02 21:45:47
下架、缺货,全线涨价!网友:这也太刺激了

下架、缺货,全线涨价!网友:这也太刺激了

极目新闻
2025-11-02 16:22:44
最新气候预测!预计今年新疆提前进入……

最新气候预测!预计今年新疆提前进入……

新疆分享
2025-11-02 21:50:55
经常运动和不运动的人,有什么区别?真相让人吃惊

经常运动和不运动的人,有什么区别?真相让人吃惊

奇妙的本草
2025-11-02 12:00:24
证券市场传来1个重磅消息 明天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证券市场传来1个重磅消息 明天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夜深爱杂谈
2025-11-02 19:18:15
“良心坏透”的5个生活用品,很多人每天用,却不知其中危害

“良心坏透”的5个生活用品,很多人每天用,却不知其中危害

家居美少女
2025-10-23 15:34:22
中美贸易博弈加剧:特朗普政府反击,中国大豆交易陷入困境

中美贸易博弈加剧:特朗普政府反击,中国大豆交易陷入困境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2 07:40:45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足球狗说
2025-11-02 21:32:15
演技烂得像混子《沉默的荣耀》里混进关系户,于和伟都带不动

演技烂得像混子《沉默的荣耀》里混进关系户,于和伟都带不动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0-14 15:04:37
轰26+4+2!加盟火箭真好,杜兰特赛后动情了,乌度卡承认一个事实

轰26+4+2!加盟火箭真好,杜兰特赛后动情了,乌度卡承认一个事实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02 11:33:36
12星座今日运势详解(2025年11月3日)

12星座今日运势详解(2025年11月3日)

别人都叫我阿螫
2025-11-03 00:43:41
王家卫再次印证了张柏芝说的话:他作为出色的导演脑子有点不正常

王家卫再次印证了张柏芝说的话:他作为出色的导演脑子有点不正常

乐悠悠娱乐
2025-11-02 14:47:34
萨哈林岛热电厂爆炸:十万居民重返煤油灯时代。

萨哈林岛热电厂爆炸:十万居民重返煤油灯时代。

世界探索者探索
2025-11-01 21:08:09
2025-11-03 01:59:00
原来仙女不讲理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4年来个机遇暴富
1361文章数 4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艺术
亲子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亲子要闻

Two Teen Geniuses Solve Rubik's Cube in Perfect Sy...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