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联合国大会,看似一如往常,却因为一个出人意料的发言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朝鲜副外相金仙景29日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他直奔以色列而去,抛出重磅言论,语气激烈、措辞直白,让中俄两个大国都显得温和了不少。
此次发言是朝鲜相隔7年有官员在联大发言。
![]()
一向沉默的朝鲜,这回张口就“爆雷”,全球哗然。
当“种族灭绝”和“希特勒”这种在国际政治中堪称“禁忌”的词汇,被一个长期处于国际体系边缘的国家公然抛出时,它到底揭示了当代国际政治怎样的结构性矛盾?
![]()
语言的核按钮
朝鲜选择的词汇,根本不是简单的外交谴责。
我们先看“种族灭绝”这个词。在国际法的语境里,是一个分量极重的指控,它不是“战争罪”或“反人类罪”的简单升级,而是最顶格的罪名。
正因如此,即便是联合国秘书长,在没有确凿法律定性前,也绝不敢轻易触碰。
![]()
可朝鲜的代表金仙景,就这样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绕过了一切外交铺垫和模糊表述,等于直接给对手的行动下了最终判决。
更具颠覆性的是,发言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与纳粹德国的暴行相提并论,甚至抛出了“超越希特勒”这样惊世骇俗的论断。
要知道,这道红线,就连同样支持巴勒斯坦的中俄等大国,在处理相关问题时都极力避免跨越。因为一旦触及,就意味着彻底否定了对方存在的道德合法性。
![]()
当中国代表还在强调“遵守国际法”、缓解“人道危机”,俄罗斯代表聚焦于“冲突降温”、“尽快停火”时,朝鲜的做法简直是掀翻了棋盘。
中俄的谨慎,反映的是一个大国在现有国际规则体系内的利益计算和责任权衡。
而朝鲜的“破格”,则清晰地展现出它将语言本身作为一种非对称打击工具的战略意图。
美联社称之为“最具爆炸性的指控之一”,《外交政策》杂志则形容其“语出惊人”,这恰恰说明,平壤的目的达到了。
![]()
大国一沉默世界就尴尬
朝鲜的极端言论之所以能激起如此大的波澜,并非其自身有多么强大的国际号召力。
换句话说,是别人的沉默,给了它呐喊的空间。
就在朝鲜发言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刚刚会晤,共同推动一份所谓的“停火换人质”计划。
![]()
这份计划听起来似乎是进展,但其内容却暴露了致命缺陷。它只字不提巴勒斯坦建国的核心问题,完全回避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两国方案”。
计划中的所谓“美国主导的加沙临时管理机构”,更像是一个强加的安排,而非和平的起点。
内塔尼亚胡本人更是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巴勒斯坦国家。
这样的方案,自然无法服众。
![]()
![]()
在内塔尼亚胡登上联大讲台演讲时,超过四十个国家的代表用集体退场的方式表达了无声的抗议,这些国家不仅包括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还涵盖了非洲乃至部分欧洲国家。
联合国大会此前更以149票赞成、6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停火。
这些行动清晰地表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成员,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对当前的局势和解决方案普遍感到失望与愤怒。
![]()
![]()
然而,这种普遍的不满情绪,却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代言人”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
大国们各有顾忌,措辞谨慎。就在这片尴尬的寂静中,朝鲜的声音出现了。
它用最粗暴、最直接的方式,说出了许多国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精准地填补了这个话语空白。
于是,一个长期被边缘化的国家,借由一个遥远的冲突,意外地为自己搭建起一个完美的“道义舞台”,获得了远超其国力的全球关注。
![]()
光脚不怕穿鞋的
对于朝鲜而言,其长期的国际孤立和边缘化地位,在这一刻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本。
当一个玩家被认为是“体系外”的存在时,它便拥有了“无所顾忌”的特权,能够使用极端语言,来服务于其更深层次的国家生存与安全议程。
道理很简单,一个在国际社会中几乎没有太多外交资产可以失去的国家,自然不必像中俄那样,处处需要权衡利弊、维护关系。它不玩平衡,只讲立场。
![]()
因此,它的发言天然地带有更强的“破坏性”,而非“建设性”。
美国国务院对此表示“遗憾”,以色列媒体批评其“干涉内政”,这些反应恰恰在平壤的预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是它希望看到的结果。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朝鲜巧妙地将巴以问题与自身的处境进行了捆绑。金仙景在同一次发言中,前脚刚刚用最激烈的言辞抨击完以色列,后脚就话锋一转,再次强调朝鲜“绝不会放弃核计划”。
她宣称,拥核是关乎“主权与生存权”的问题,这一权力甚至已经被写入了朝鲜宪法。
![]()
朝鲜的“防御性”拥核,与巴勒斯坦人民的抗争,在道义上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这是一种高超的“远程博弈”,借谴责千里之外的不公,来为自身最核心的国家利益进行辩护。
同时,它也不忘谴责美日韩在半岛进行的军事演习,将所有议题串联起来,塑造出一个完整的“反美先锋”形象。
别忘了,这是朝鲜时隔七年之后,首次派遣高官在联大发言。
对于一个长期在国际舞台上“隐身”的国家而言,要想宣告“我回来了”,制造一场舆论风暴无疑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
![]()
结语
朝鲜的这番“重话”,本身或许无法改变巴以局势的一分一毫,但它所代表的这种“非典型发言”模式,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当越来越多被主流秩序排挤和忽视的国家,发现撕开“外交粉饰”的面具、使用禁忌之语是博取关注的唯一有效途径时,旧有的大国话语霸权,其根基正在被悄然侵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