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盆底下要注意保持干燥,
小心积水滋生蚊虫!”
10月2日下午,在白沙街道甘化新村,78岁的庞宏拿着防疫宣传单,与几位“老伙计”穿梭在楼栋间普及灭蚊知识。在这场防蚊灭蚊专项整治行动中,这支平均年龄超70岁的“银发志愿队”显得格外亮眼。他们穿着定制的“绿马甲”,用邻里熟络的“家常话”科普防疫知识,以“上门式”服务化解居民抵触,更牵头捐物资、清杂物,让建成40余年的老旧小区,掀起了一场“全民灭蚊”热潮。
![]()
熟面孔讲“家常话”
把科普说进心坎里
甘化新村是建成超40年的老旧小区,居民多是相处多年的老街坊,有不少老人习惯囤积闲置花盆、杂物。每到多雨时节,容易积水成“塘”,成了蚊虫滋生的“温床”,自开展防蚊灭蚊攻坚行动以来,社区将之作为“头号清理目标”。
作为甘化新村业委会主任,庞宏获悉后第一时间响应。“这是我们住了几十年的家,维护家园哪能少了我们?更何况,我还是一名老党员,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冲锋在前!”他依托业委会党支部以及小区志愿服务队,1天内就组建起20余人的“银发志愿队”。成员平均年龄超70岁,9成以上都是退休人员,有老党员、老楼长,也有相熟的老街坊,“熟小区、熟居民”成了他们最独特的优势。
![]()
“跟老街坊讲科普,不能说‘大道理’,得踩准生活场景。”庞宏总结出一套“接地气”的沟通法。起初说“蚊虫传播疾病”,居民总觉得遥远;后来换个角度,“您家孙儿总在楼下玩,蚊子咬得满腿包多心疼”,大家瞬间就听进了心里。
74岁的罗建新是队里的“细节派”,清理积水时总会拉着居民示范:“你看盆底缝里藏的水,得用抹布擦干净,不然蚊子幼虫隔天就能长出来。”前段时间雨水天气比较多,她逢人就提醒,“雨后赶紧清积水”,小到花盆托、大到排水沟,都帮着居民逐一检查。她还叮嘱街坊们记得“水养植物要坚持每天换水”,时间久了,居民见着她就主动问:“新姐,今天有啥防蚊窍门?”
做了12年义工、累计3800多个义工时的霍锦辉,更是把“邻里情”用得恰到好处。哪家老人独居、哪家有小孩,他都门儿清,科普时总能精准戳中居民关切点,“用老街坊的身份说话,比硬邦邦的宣传管用多了。”
![]()
上门解开“抵触结”
从“不理解”到“跟着学”
志愿队的科普之路,并非一帆风顺。7巷的彬叔曾让社区犯难。家住一楼的他,门口堆了10多个积水的花盆,社区工作人员几次劝说,他都坚持“花盆留着有用,不碍事”。
志愿队接手后,没急着讲道理,而是先跟彬叔拉家常。庞宏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从“养花草的经验技巧”聊到“蚊子咬人的危害”,还特意带了些蚊虫滋生的图片给彬叔看。直到有天,彬叔发现瓷盆里飞出来几只蚊子,才真正意识到问题,主动跟志愿队说:“你们帮我运走吧,以后我也跟着你们学清积水。”30日当天,记者进行走访时,他表示,清掉花盆后还有意外之喜,“门口腾出了位置,出入更方便了,孙子回来都能直接开车停在家门口。”
这样的转变,在小区里不断上演。志愿队坚持“每户必到、有问必答”,遇到居民有抵触情绪,就多跑几趟;看到居民感兴趣,就多讲几句实用技巧。76岁的简雄略总结出“三不原则”:不摆架子、不绕圈子、不敷衍事,“咱们是邻居,科普就得真心实意,人家才愿意听。”
渐渐地,越来越多居民从“不理解”变成“跟着学”。今年刚退休的苏惠红原本只是路过看热闹,看到罗建新蹲在地上擦花盆底,主动上前搭手:“新姐这么细致认真,其实也是为了我们大家的身体健康,我也要学起来,加入进来。” 现在,他不仅自己家里定期清积水,还会提醒邻居“别忘了翻花盆托”,成了志愿队的“年轻帮手”。
全方位聚“全民力”
家园焕新颜
“科普不能光靠嘴说,得用实际行动让大家信。”庞宏说,得知社区灭蚊片储备不足,他和简雄略等5名队员立刻牵头,联合业委会联系商家、筹集资金,购买了2500包灭蚊片捐赠给社区。上门派发灭蚊片时,他们没放下就走,而是现场教居民怎么用:“这个灭蚊片要放在密闭空间使用,点燃后立即撤离,密闭20-60分钟。家里有小孩的话要放在高处。”
![]()
为了从源头减少蚊虫,志愿队还牵头做了件“长远事”,由业委会出资2000余元,购买4000尾“灭蚊鱼”投放到小区人工湖。投放当天,庞宏特意组织居民来看,“大家看,这些小鱼专门吃蚊子幼虫,湖里有了它们,蚊子能有效减少。”他还趁机科普:“防蚊不能只靠灭蚊片,还得从源头下手,清积水、除杂物,才能真正防住。”
![]()
如今的甘化新村,“防蚊灭蚊”已成为普遍共识。居民们看到闲置花盆会主动清理,遇到邻居忘记翻花盆托会互相提醒,小朋友看到积水,都会喊着“要清干净,不然生蚊子”。63岁的谢建华,家里养了水养植物,坚持每天一换水,“虽然是麻烦了点,但这样能有效防止蚊虫滋生,为了自己和家人健康安全,这些功夫少不了。”
更让居民惊喜的是,在这次灭蚊行动中,不仅蚊子少了,小区环境面貌也焕然一新。“我们就像完成一轮爱国卫生运动一样,小区明显整洁干净了很多。”庞宏表示,他们协助各级党员义工、志愿者花了5天左右时间,就把全小区18条巷子约700个闲置堆放的花盆清理掉,同时也把全小区65栋楼宇共189个楼梯口的杂物清理干净。
居民在小区休闲散步,也更舒心。“前两天我老婆到小区散步后回来说,蚊子明显少了,对我一顿夸,我们做的努力总算没白费。”霍锦辉言语间透露着自豪。居民陈伯是个乒乓球爱好发烧友,每天下午4点左右就会到小区球场“以球会友”,他说,“以前我们都不敢穿短裤出来打球,现在蚊子明显少了很多,都能放开来打,打个过瘾了。”
![]()
甘化社区党委书记黄碧莹表示,银发志愿队用“家常话”把科普做到了居民心里,现在小区不仅蚊虫少了,邻里之间也更和睦了,这就是“全民灭蚊”的真正意义。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记者/刘淑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