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青钟
一、一坛春秋:鲁吉生与绍兴黄酒的世纪情缘
1952年那个带着酒曲清香的春天,青年鲁吉生踏入地方国营绍兴县云集酒厂大门时,未曾想到他会成为绍兴黄酒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人物。从工会委员到技术顾问,这位用七十余年光阴丈量酒醅温度的大师,用毕生实践诠释了传统技艺与科学精神的完美融合。
二、匠艺革新: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
1955年鲁吉生酿酒小组的温度计革命,打破了绍兴酒千年传承的凭感觉开耙传统。他定义的黄金开耙(发酵)区间,同时他还认为要酿好绍兴酒,严格各工序岗位操作规程十分重要;更在1956年催生出首部《绍兴酒操作规程》,这份凝结着集体智慧的文献。1956年绍兴县工业手工业科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第一版绍兴酒制作的操作规程(包括制麦曲、制酒药、制元红酒即摊饭酒等)。不仅奠定了现代绍兴酒品质标准,将制曲、浸米、开耙等关键工序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指标,使黄酒酿造从师徒相授进入标准化时代。
三、薪火相传:技术顾问的最后一班岗
退休后的鲁吉生仍每天准时出现在黄白酒车间传统四组车间,茶杯里泡着对工艺的执着。他传授的浸米、开耙三温度法、曲药闻香辨质等口诀,经毛青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团队验证,竟与微生物组学发现的多菌种协同机制“三边发酵理论”惊人吻合。那些记录在泛黄笔记本上的开耙温度曲线,最终成为解析绍兴酒风味密码的密钥。
四、精神遗产:当代黄酒复兴的基因密码
当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绍兴云集酒厂(绍兴东风酒厂)的老厂房将改建为黄酒传统技艺馆(筹),鲁吉生1977年手绘的发酵温度调控图仍将被悬挂在显要位置(筹)。这位拒绝安享晚年的老人,用80岁高龄仍坚持带徒的举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正如他常说的:酒是有生命的,酿酒人要听得见微生物说话。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