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海军四次试射洲际导弹,向外界阐述美国还是全球军力老大,同时也是向中俄表明:美军在短时间内连续四次试射“三叉戟 II D5”洲际弹道导弹,这是在清晰展示其海基核力量的可靠性、戒备率和全球打击能力,是其“战略威慑”政策的一部分,客观上对中国构成了压力;
![]()
“碰巧”的是,美军正在尝试与日军联合军演,积极演练常态化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在日本本土—构成对中国南、北区域的战术核威胁—浪子野心一目了然!
![]()
那么,中国如何应对呢?其实,中国已知情报/监控网络运作下,中国高层决策者完全有能力在已知美军将有类似动作的时间窗口内,安排己方的弹道导弹试验:这使得试验既完成技术目标,又达到传递战略信号的政治目的—9月29日,中国也进行了洲际导弹试射—西方媒体推测:这枚导弹在菲律宾和关岛附近上空飞过,然后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马克萨斯群岛附近终止飞行,据报道有一个虚拟有效载荷溅落在此处…………;
![]()
中国在此背景下试验其最先进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信号非常明确:“你拥有可信的二次核打击能力,我同样也在发展和强化我自己的、更先进、更可靠的核威慑力量。你的行动不会使我感到压力,反而坚定了我加强自身能力的决心。”
![]()
而且,类似的像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这样的高规格试验,规划周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涉及复杂的后勤、测控和安全准备。因此,它本质上是一次计划内的定型试验或战备验证;所以,中国这次试射不能简单的直接定性为“针锋相对的回应”可能过于简单,但将其视为在一个紧张战略背景下的“战略对冲”与“信号释放”则更为准确;
![]()
这种战略层面的“行动-反行动”循环。中国通过此举表明,它密切关注并有效对冲美国的一切战略力量展示!
![]()
中国国庆节前夕的弹道导弹试验具有多层次战略意义:这次试射的被西方世界普遍认为是东风-31AG或其新型变体的导弹。它代表中国ICBM技术的顶尖水平:多目标分导式再入飞行器、高精度、固体燃料(便于快速反应和机动发射)、强大的突防能力;
而且,中国陆基发射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比旧的井射液体燃料导弹生存能力高出一个数量级:确保中国在遭受首轮核打击后,中国仍能保有可靠的二次核反击能力,这是国家核威慑的基石之一;
![]()
近年来,美国在推进其“印太战略”的同时,不断强化与盟友的军事合作,并公开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自身也在加速升级其核武库(包括B-21轰炸机、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等)。所以,中国进行此次试验在向美国表明:无论你在常规力量还是核力量上如何投入,中国都有决心和能力确保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不被打破。任何试图对中国进行“核讹诈”或极端战略胁迫的企图都是徒劳!
![]()
这一点很重要:切实遏止美国在印太妄动核武器(无论是战术还是战略核武器)。
中国将试验选择在国庆节前夕进行,本身也带有对内凝聚共识、对外展示国威的意味。中国借此向地区内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依赖美国延伸威慑战略的国家,以及全球观察家传递一个信息:中国是一个拥有完全主权和强大战略自卫能力的成熟大国,将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展现出坚定不移的立场;
中国强调这是为了测试武器装备的可靠性、验证战备水平,是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表述为“按计划进行的正常科研试验”;此举为了重申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强调中国发展核力量纯粹是为了最低限度的自卫,是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打破“强权政治”;
虽然,中国不直接点名回应美国,但会评论称“个别国家”不应误判形势,频繁展示肌肉、加剧地区紧张的行为是危险的。中国有能力和决心捍卫自身安全与发展利益;
中国还会允许外媒和分析机构进行报道和研判,本身也是一种“有控制的透明”。这展示了中国对其战略力量的信心,以及愿意在既定规则内进行战略沟通的姿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