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乒协2025年国家队名单的公布,抛出了一枚体坛热议的“深水炸弹”——曾以“张本智和”之名征战赛场的日本男乒核心,名字一栏已换成纯日文拼写的“Harimoto Tomokazu”,彻底抹去了名字里的中文痕迹。这并非他首次改名,却再度将这位华裔归化选手推向舆论中心。
![]()
时间回溯到2014年,11岁的张智和随父亲、妹妹加入日本国籍,将姓氏“张”改为“张本”,成为“张本智和”。彼时,这个保留部分中文元素的名字已引发不小争议,而此次彻底启用全日文名,争议声浪更胜从前。不少球迷惋惜,作为世界排名第四、对中国选手胜率达55%的顶尖选手,他多年积累的人气与辨识度,可能因名字更迭受损。
改名背后,是张本智和长期深陷的身份困局。父母均为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母亲张凌至今保留中国国籍,妹妹张本美和还签约中国俱乐部,家庭的多元身份让他始终在中日文化间摇摆。在日本,他因华裔身份遭遇隐性排斥,东京奥运会失利后曾被日本网友骂“滚回中国”;在中国,2014年祭祖时因国籍问题遭村民抗议,赢球时又被指责“忘本”。此次改名被解读为融入日本体坛的主动示好,试图通过“彻底日本化”的身份标签打破隔阂。
![]()
但这一选择也暗藏代价。过去,“中日双重背景”是他的商业核心优势,既吸引中国市场关注,又扎根本土赞助,堪称“跨文化宠儿”。如今舍弃中文名,部分依赖跨文化关联的赞助商可能重新评估合作,商业版图面临缩水风险。中国球迷的反应更为直接,超七成受访者表示好感度明显下降,认为此举是“刻意割裂与中国的关联”。
不过在竞技层面,名字的更迭未必能改变实力本质。目前他累计250周稳居世界前五,横滨冠军赛中反手拧拉成功率高达68%,赛场上的硬实力才是立足根本。正如球迷所言,“比赛还是得靠实力,名字换来换去,根本还是那个样子”。
![]()
从张智和到张本智和,再到Harimoto Tomokazu,三次名字变化勾勒出一位归化选手的身份挣扎。但乒坛终究以成绩论英雄,若不能在赛场上持续突破,再彻底的名字“日化”,也难以换来真正的认同。这场改名背后的博弈,最终仍需用球拍给出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