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或成定局?未来五年三大难题与你息息相关
最近和身边人聊起房子,总能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有人说小区门口的中介门店又关了两家,挂牌的房子半年没卖掉一套,房价跌了10%都没人问;也有人刷到新闻说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新房还在摇号,专家说“好房子永远稀缺”。打开手机,“房价下跌成定局”和“楼市即将回暖”的文章轮流推送,搞得刚需族纠结要不要下手,有房族担心资产缩水,连准备“卖旧买新”的朋友都犯了难。
其实单说“涨”或“跌”都太片面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2%,销售额下降8.5%,70个大中城市里有52个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下跌 。但另一边,上海新房价格还稳在历史高位,成都、西安的优质楼盘依然抢手。未来五年的楼市,不是简单的“普涨普跌”,而是藏着三个绕不开的难题,每个都和咱们的钱包、居住计划紧紧挂钩。今天就用官方数据和政策说话,把这些难题讲明白。
![]()
一、难题一:房企债务压顶,“保交楼”仍是刚需族的心头患
对准备买房的人来说,最怕的不是房价跌,而是钱交了、房没了。这背后的核心是房企的债务难题,虽然政策一直在发力化解,但短期内仍没彻底解决。
根据2025年3月的百强房企现金流调查报告,超过65%的上榜房企现金短债比低于1,意味着这些企业手里的现金连短期债务都还不上。前几年房企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留下的“窟窿”,还在慢慢填补。虽然有金科这样的企业通过司法重整化解了1470亿元债务,成为行业样板,但更多中小房企仍在挣扎,直接导致部分项目停工。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已有超过1200个住宅项目停工或延期交付,涉及53万户家庭——这些家庭既要还房贷又要付房租,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好消息是,政府一直在加码“保交楼”。金融监管总局透露,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白名单”,已发放超过7万亿元贷款,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交付。但要注意,“保交楼”覆盖的是已售项目,未来五年仍会有部分资质差的房企退出市场,个别高负债项目的交付风险还在。
对刚需族来说,买房时一定要避开“三道红线”踩线严重的房企,多上住建部门的商品房公示平台查项目的施工许可、预售资金监管情况。毕竟房子能顺利交房,比纠结几个点的房价涨跌更重要。
二、难题二:供需错配难解,“库存高企”与“好房难寻”同时存在
不少人疑惑:既然全国没卖出去的房子有7.69亿平方米,够卖六年多,为啥还买不到合适的房子?这就是未来楼市的第二个大难题:总量过剩但结构失衡,刚需和改善需求都没被好好满足。
先看库存压力有多大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12.9%,而广西防城港这样的城市,库存消化周期甚至长达12年。这些库存大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出区域,以及户型老旧、配套不足的项目——牡丹江的二手房价格相比高点跌了近三分之一,就是因为这类房子供太多、没人要。
但另一边,优质房源却很稀缺。一线城市核心区、强二线城市的改善型住宅依然紧俏,上海是全国唯一一个新房价格没跌破历史高点的城市,杭州、成都的优质楼盘也站稳了脚跟。这背后是“好房子”供给不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好房子”概念,要求建设安全、舒适、绿色的住宅,但目前符合标准的新项目占比还不到30%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策已经在发力:地方政府可以用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改造成保障房、人才房;同时控制低效用地供应,优先支持“好房子”项目开发 。未来五年,楼市会慢慢从“有房住”转向“住好房”,那些库存高的劣质房源还会跌,但优质房源的抗跌性会更强。
三、难题三:预期转弱难逆转,“买涨不买跌”成市场常态
不管政策怎么托底,楼市最终要看大家的买房意愿。而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居民的市场预期转弱了,“观望”成了主流选择。
央行2025年二季度的储户调查报告很能说明问题:只有8.9%的居民预期下季度房价上涨,56.8%的人觉得“基本不变”,还有21.7%的人预期下跌。更关键的是,大家更愿意存钱了——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3.8%,而愿意“更多投资”房产的人少得可怜 。
为啥会这样?一方面是收入和就业预期不稳,20.1%的居民觉得收入在减少,53.7%的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手里的钱不敢随便动 ;另一方面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作祟,就算房贷利率降到了3.09%的历史低位,不少人还是觉得“再等等可能更便宜”。这种预期一旦形成,短期内很难改变,哪怕政策放宽限购、降低税费,市场也很难快速回暖。
不过政策也在针对性调整,比如推进“卖旧买新”税费减免、扩大公积金支持范围,试图激活合理需求 。但对普通人来说,与其跟着市场情绪走,不如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决策:刚需结婚、孩子上学,碰到价格合适、能保交楼的房子可以出手;投资的话,就得选人口流入多、配套完善的核心区域,远离库存高的三四线城市。
说到底,未来五年的楼市没有“定局”,只有“分化”:房价不会全面大跌,也不会回到普涨时代,而上述三个难题会慢慢推动市场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用被“房价涨跌”的消息牵着走。刚需族重点盯紧“保交楼”数据和优质房源,投资客看清城市分化的趋势,有房族别太焦虑资产波动——毕竟房子最终是用来住的,住得舒服、没有债务压力,比纸面财富的涨跌更重要。要是实在拿不准,多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房价数据、央行的储户报告,比听中介和“专家”的小道消息靠谱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