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讲究多,小时候,看不懂为什么中秋为何那么多“仪式”和“规矩”,如今长大了才明白,这些代代相传的“老讲究”,其实蕴含着生活的大智慧。
比如民间有“中秋月圆夜,六事不宜做”,你知道指哪六件事吗?一起来看看。
第一,不争吵——以和为贵,家宅平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的月亮最圆,象征着团圆和完美。若在这一天发生争吵,容易破坏和谐的气氛。
![]()
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中秋是团圆之日,讲究的是和和气气,避免争吵。
想想看,可能一家人忙活了大半年,从天南地北赶回来过中秋,就为了这一晚的相聚。这份感情可比什么都珍贵。
第二,不过度饮食——饮食有节,身体安康
中秋节少不了吃,宴席上,除了月饼,还有各种美食。但老人常提醒“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旨在提醒我们,饮食要节制,切勿过度。
![]()
从养生文化看,中秋时节正值秋季,中医认为秋季应当“收敛”,不宜过度放纵食欲。而中秋月饼本身较为油腻,富含糖分和脂肪,所以更不宜多吃,过度饮食。
第三,不铺张浪费——惜福积福,财运亨通
送礼讲究心意。中秋送礼,自家做的月饼、刚摘的柚子、石榴等,都是常见的节日礼品,既不铺张也不失礼数。
![]()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惜福”,认为每个人的福分,都是有限的,浪费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中秋佳节,宴请、购买礼品应量力而行,不要为了面子而过度消费。盘中餐食、手中之物,皆来之不易。珍惜福分,不浪费,就是为自己和家庭积累财富与好运。
![]()
第四,不出恶言秽语——口吐芬芳,运势顺遂
中秋这天,老人常常跟孩子们说:
“月娘娘听着呢,今天说话要讨个吉利,不要恶言秽语。”
民间认为,月圆之夜磁场温和,说吉祥话、祝福语能够为自己和家人吸引正能量。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这其实是一种积极心理暗示,尤其是处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当我们选择用善良美好的语言表达时,不仅能够改善人际关系,还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吸引更多好运。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强调“口吐莲花”的智慧。
![]()
第五,不失敬畏之心——祭月感恩,传承福泽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中秋“祭月”的习俗。妇女们会在月下摆设香案,供奉月饼、西瓜、苹果、梨等祭品,向月神祈求家人平安。
为什么要保持敬畏之心?祭月传统起源于周代,当时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礼制。后来民间也逐渐形成了中秋祭月的习俗。
如今,中秋明月还寄托着人们对团圆、丰收的美好期盼。通过简单的仪式,如摆放月饼瓜果遥敬明月,既表达了一种敬仰,也传承和延续了传统文化。
![]()
第六,不熬夜贪玩——蓄养精神,安康是福
中秋节虽然是夜晚的节日,但是也不宜熬夜。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秋主收,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月圆之夜虽然适合赏月,但也应当遵循自然节律,不宜过度熬夜。
熬夜会损耗阴津,透支精神,违背了秋日“收”与“养”的养生之道。保持作息规律,让身体得以充分休憩,既是珍视自身健康的负责之举,也才能以饱满的元气,迎接节后的生活与工作。精神充沛,才是承载家庭福泽与个人好运的基础。
![]()
读书君说
总的来说,这“月圆六不做”,看似是老辈人的“教诲”,实则蕴含着生活智慧。
如今,我们虽不必严格遵守所有传统仪式,但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一起聊聊。
图片来自网络及AI绘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