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你说个身边的故事:有个朋友老王,前阵子挺郁闷的。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个“三多一少”的人:吃得特别多,水喝得不停,厕所跑得勤快,可人反而瘦了一圈。他还老觉得皮肤痒,身上没劲儿,看东西有点模糊。后来一查,才知道是血糖出了问题。
![]()
其实,很多朋友都像他一样,一开始没太在意。那种对美食的渴望被严格限制的感觉,确实让人头疼;每天盯着血糖数字的起伏,心情也跟着七上八下。更让人担心的是,医生总提醒要小心未来的并发症,怕眼睛、肾脏、脚这些地方慢慢受损,就像身体内部在悄悄生锈一样。
那在中医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情况,中医通常归为“消渴”。说白了,核心问题就四个字:**阴虚燥热**。
你可以把我们的身体想象成一个厨房。
**“阴虚”是锅里的水不够了**——主要是肺、胃、肾的津液不足了。
**“燥热”是灶上的火开太大了**——水少了,压不住火,虚火就噌噌往上冒,把身体烤得干巴巴的。
![]()
这个过程是一步步发展的:
* 肺太燥,津液送不上去,人就总口渴,拼命喝水(这叫“上消”)。
* 胃里的火太大,食物消化得太快,人就容易饿,吃得多(这叫“中消”)。
* 肾这个“仓库”虚了,关不住门,营养精华(比如糖分)就直接从尿里漏掉了,所以尿多还带甜味(这叫“下消”)。
时间久了,不仅阴亏,气也会跟着虚,甚至发展成阴阳两虚。这时候,身体里还容易产生“瘀血”,堵住血管经络,各种并发症的根源就在这儿了。
所以,日常饮食的调理思路就很明确了:**关键就是“清热润燥,益气养阴”**——把火降降温,给身体加加水。
![]()
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
1. **换个主食吃吃**:把一部分精米白面,换成荞麦、燕麦、莜麦。**山药**是个宝贝,健脾又固肾,可以常吃。
2. **多吃些“补水”的菜**:比如黄瓜、西红柿、苦瓜、菠菜、银耳,用它们来清热生津,缓解口干。平时喝点**桑叶茶**,也很好。
3. **水果要会吃**:水果不是不能吃,得讲方法。一定要在血糖稳定时,两餐之间**少量**吃。选草莓、樱桃、柚子这些对血糖影响小的;像西瓜、荔枝、龙眼这类高糖的,就得管住嘴啦。
4. **这些千万要忌口**:所有含糖饮料、甜点、糖果,基本就告别了吧。同时,油腻厚重的食物也要控制,因为它们会助长内热,等于火上浇油。
北京大望路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指出——调理的思路其实很清晰,就是通过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一步步把失衡的身体拉回到平衡的状态。这条路需要耐心,但只要方向对了,身体自然会给你好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