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十一长假
装满孩子的
心灵能量瓶
十一长假,孩子们期盼着从紧张学习中喘口气,然而,不少家庭的假期却悄然演变成了亲子拉锯战的“战场”。要不要利用假期补一下学业上的不足?玩的太疯收不回来心怎么办?……这些焦虑并非空穴来风,但只要我们做足准备,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不要把孩子看作需要纠正和解决的“问题”,而要让孩子在被理解和支持中度过,在假期结束后从容自信地继续出发。
一、有效放松——为孩子的“心灵能量瓶”加满能量
我们可以将孩子的心灵想象成一个能量瓶,日常生活中,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慢性压力会持续消耗孩子的心灵能量。假期正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关爱时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能量瓶重新加满。
1. 归还节奏:让孩子掌握休息的主动权
拥抱“无用”时光:允许孩子有限度的睡懒觉、发呆、甚至体验“无聊”。这些“无用”的时光并不是在浪费时间,相反是在帮助孩子腾出空间,让孩子的大脑和心灵得到休息和放松。
给予自由选择权:让孩子们像大人一样留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是,允许孩子自主选择休闲娱乐的方式,如玩积木、绘画等,并在他们专注时,做一个安静的守护者,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时间的主导者。
2. 温暖时光:巩固亲子纽带
所有美好的亲子关系,都源于日常点滴的温暖陪伴。假期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无论是协作完成一次烘焙、共同完成一个手工,又或者玩一场棋盘游戏...关键的不是活动的形式,而是家长全程的关注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3. 走出户外:在大自然中疗愈赋能
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骑行、徒步、公园野餐、参观动物园等等。开阔的空间、成片的绿意、新鲜的空气等等都能够刺激孩子的不同感觉器官,帮助孩子们释放压力,从学习的紧张状态中切换出来。
二、科学安排——赋予孩子掌控感
假期不是彻底“放空”,也不是排得满满当当。在保持基本生活规律的同时,加上适度的思维活动,既能帮助孩子保持认知活力,又不会影响放松和休息。理想的假期规划核心在于劳逸结合,它不是一份必须照做的“任务清单”,而是一个既稳定又灵活的框架,帮助孩子在可控的节奏里获得心灵能量的补充。
1. “弹性作息”:在假期中保持稳定感
可以与孩子共同商定一份灵活的作息表。它的目的不是严格约束孩子,而是通过维持基本的生活规律,让孩子在假期中也依然保持着节奏感和对时间的掌控感。这样既能缓解小长假带来的松懈,也能避免在假期末出现疲倦和焦虑,为假期结束后的返校学习生活做好过渡。
2. 小小目标:在坚持中收获持续成就感
和孩子一起把假期作业拆解成小任务,并商量放在什么时间完成。重点不是学习量、任务量,而是养成习惯。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假期快结束“赶进度”的焦虑。
假期的结束,也可以是另一段美好成长的开始。让孩子回顾假期的点滴,分享自己的感受,用小小的仪式感为假期画上圆满的句号。愿孩子们将假期的收获装满“心灵能量瓶”,带着满满的活力与自信,轻松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