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堂哥董阳,是家族里的明星人物。他从小聪明过人,长得也英俊潇洒。个子超过一米八,棱角分明的脸庞,严肃的表情,冷峻的眼神,给人以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十几岁时,族里一位爷爷就说,这小子将来是个人物,能有点出息。
![]()
他上学时非常用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能从小学一直升入高中的农村孩子,都是非常有潜力的人。
可惜,他考上高中的时候,刚好是1966年。九月份开学一周,就被通知暂时停课回家,再次开学时间等待通知。从此,再没接到学校任何消息。
一向要强的他,学业中断给他的打击很大,他曾经一度抑郁。虽然每天坚持生产队劳动,但终日里郁郁寡欢,很少与人说话。收工回到家,就窝在厢房属于他的那间小屋,不是看书,就是弹那把亲戚送给他的小正琴。
他最喜欢弹的曲子是《微山湖》和《红梅赞》。弹的多了,我们这些小姐妹小兄弟也都能跟随哼唱几句了。
二
1969年1月份,忽然有征兵消息传来。这次征兵时间,好像比往年早了很多。往年即使有春季征兵,也是在春节后的三四月份。
经历过战争年代,又当过多年大队干部的大伯(堂哥董阳的父亲),对这件事情非常敏感。
那天吃午饭的时候,大伯念叨,国家这些年一直强调“备战备荒为人民”,这句话一定是有很深用意的。今年征兵时间提前,情况不一般啊!这些年老毛子一直对咱们虎视眈眈,怕是要有啥事儿发生。
一直沉默寡言的堂哥,听大伯这样说,忽然少有的兴奋起来。他说,今年不但征兵时间提前,而且据说任务急,要的人也多。我刚好年龄够了,身体也没问题。我去报名!
大妈说,听说今年带兵的是东北来的,别人都怕有事儿躲着不想去呢,你倒挺积极!
大伯说,你可想好了。枪炮不长眼,真想去就有啥是啥,啥都不能怕,千万别半路上变卦!
堂哥嘴里的饭都没咽干净,马上跑步去公社报了名。
他如愿以偿地入伍去了东北。他们新兵连军训还没有结束,就传来了“珍宝岛事件”的消息。当时把大妈给吓坏了,一直埋怨大伯当初不拦着儿子。大伯说,人各有命,他愿意就随他的愿。你不去他也不去,总得有人去啊!
![]()
后来堂哥说,他们部队当时真做好了参战的准备。但边防部队的自卫反击战很快取得了胜利,入侵者被击退。保卫了国家领土,维护住了国家尊严。他们参战的事情就取消了。
三
堂哥在那批新兵中,属于文化挺高的人,他很幸运的直接被分配进了团部。从此开启了一路上升的军旅生涯。
他第一次探家,已经是第四年了。回来的第一天就开始有人上门提亲,堂哥说年龄还小,不想谈太早。禁不住大妈一再施压,他不得不接受老人安排,相看了几个女孩。
当时介绍的对象,有民办教师,有公社女干部。最后,他与临近的一个村子里的妇女主任成了。相成这个对象,不仅是女孩子长的漂亮,更关键的是,介绍人硬,介绍人是我大妈(董阳的母亲)的亲表妹,农村人找对象,对介绍人的信任度很关键。
堂哥与堂嫂两年后才结的婚,当时堂哥已经提干。有人说是堂嫂旺夫,让堂哥有了提干的机会,更多的人还是觉得堂哥自身能力过硬,才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
不知是不是堂哥提干,让大妈感觉这个儿媳妇有些不配自己儿子了。以前她一直夸赞这个未来媳妇儿能干漂亮,能与她定亲,大妈的意见起了不小的作用。
可是等媳妇儿娶回家里以后,大妈对她的态度大不如前,婆媳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堂嫂娘家离得很近,她父亲早已去世,家里有个哥哥是残疾人。堂哥常年不在家,堂嫂回娘家很勤。大妈非常不满意,说嫁了人还整天往娘家跑,分不清到正!
堂嫂当了几年村妇女主任,朋友交往比较多。经常有其他村儿妇女干部来家里串门儿,堂嫂有时候也与那些姐妹相约出去玩一玩。大妈对这也有意见,说一个妇道人家,嫁了人就踏踏实实过日子,整天你来他去走马灯一样,成啥体统!
堂嫂当了多年村里干部,也算是有些见识的人。穿衣打扮比较追时尚,大妈更是不满意。说我儿子赚俩钱儿赶不上你在家里嘚瑟!
大妈的不满意不仅当面跟媳妇儿数落出来,还跟回家探亲的儿子唠叨。因此,开始那几年,堂哥堂嫂有过一些矛盾摩擦。在书信上有过互相埋怨,堂哥探家回来也会有些争吵。
后来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堂嫂每年都带孩子去部队住上一段时间,夫妻感情才开始磨合得好了起来。堂哥一边安抚老妈,一边私下里跟堂嫂说,他会努力为妻子儿女争取随军机会。离家远了,婆媳关系就不成问题了。
可是堂嫂最终没有等到这个随军的机会。
四
堂哥参军的第十五个年头的八月中秋,他回来探亲了。每年他休假回来,总是军装一脱就抄家伙干活儿,几乎一天都难得休息。
那年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土地承包到户了。堂嫂与公婆分灶吃饭,土地却是合着种的。堂哥回来二十多天,从收秋到种麦一步都没落下,归队的当天,他还把一小块地里的玉米秸秆给收完拉回家了。
他归队不到十天,部队忽然发来了电报,说他病危,要家属赶紧过去。
堂嫂带着俩幼小的儿女,二堂哥和大妈一起赶到部队。当时的堂哥已经昏迷不醒了。领导说,堂哥归队当天就说肚子疼,强忍着工作到第三天,晕倒在办公室就一直没醒。医生说是急性胰腺炎,就医太晚耽搁了,已经回天无望!
几天以后,堂哥去世了,与家人没有说上一句话。
![]()
大妈他们一行人半个月以后回来了,同来的还有部队两个军人,家人按照农村葬礼仪式安葬了堂哥的骨灰,一切都料理完以后,部队来的人,才离开。
部队来人前脚刚走,大妈家里的婆媳吵闹便马上开始了。
人们从堂嫂的哭诉中了解了一些大概。
堂哥救治无望后,部队领导请堂嫂一起,去整理收拾堂哥的遗物。大妈也要去,领导答应了。当时,二堂哥已经回家了。
在清理东西的时候,婆媳二人都忍不住哭泣,这应该是很自然的。家里的希望和自豪,就这样去了,当妈的和妻子的哀伤是能够理解的。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大妈在哭泣的时候忽然开始咒骂儿媳妇,说儿子的死是因为娶了薄命鬼,才把他尅死了。
堂嫂说,自己忍了这么多年,都是看在男人的面子上。现在,那个管着自己的人去了,自己没必要忍了。因此,两人在办公室就开始了第一次争吵。
第二次争吵,是在部队的宾馆。
那天领导去看望他们,告诉他们一些情况。一是堂哥提拔营职的报告,是他休假之前送上去的。还没批复回来,堂哥就病倒了。
领导们考虑,提职虽然对他本人已经没有用处,但对家属以后的照顾抚恤还是有用的。他们知道堂哥救治没有希望的时候,抓紧把批复搞回来了。这样,对家属照顾的各种政策都会提升不少。
二是告诉他们,老人和孩子的遗属生活补贴标准已经核定。虽然钱不多,但对老人和孩子以后生活,还是能有一些帮助。
三是孩子和堂嫂母子三人的农转非问题,已经与地方协商好了。八十年代初,非农业户口比农村户口还是有很多优惠的。母子三人户口解决了,另外还给堂嫂安排了正式工作。
堂嫂说,她很感激部队的照顾,所有的安排都考虑得很是周到。可是当时婆婆一言不发,似乎这一切都与她无关,可见她对儿媳妇儿和孙子孙女的态度冷漠。
领导交代完所有事情,临走时留下了几百元钱放在了大妈床上,说是留给给孩子的。
领导走后,大妈把钱一分为二,给了堂嫂一半,另一半自己装进了衣兜。堂嫂忍不下去爆发了,她说那是男人用命给我的儿女换来的,你有啥权利拿走一半。于是,两人的争吵又开始了。
那个年代,几百元钱确实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在那样的时候,婆媳俩人因此大吵大闹,可以想象,她们的举动,当时让部队领导有多尴尬。
![]()
大妈和堂嫂回家以后的争吵打闹,持续了一个多月。在堂嫂的工作安排有了着落以后,才终于结束了。
堂嫂的工作安排到了县里的百货公司,公司给安排了宿舍。堂嫂带孩子搬离了老家,从此,与婆家彻底断绝了关系。两个孩子也从此再没有回来看望过爷爷奶奶。
后来听说,堂嫂在几年以后就改嫁了,二婚的丈夫为人还不错,对两个孩子很好。女儿学医归来,在县里的人民医院工作。儿子学的化工专业,在市里化工厂工作,都已经成家有了孩子。
前段时间有村里人在县城见到堂嫂,说她早已经退休。孩子们日子过得也很安逸,她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
聊了很久,她只字不提婆家的任何人任何事。但她说,她每年都会回娘家给父母烧纸,顺带也会去堂哥坟上添一把土,烧一些纸钱,并坐在那里与他说说话……
![]()
堂嫂说这些的时候,眼里满了泪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