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里的“孤狼”突然暴饮暴食
想象一下,一个人走在沙漠里,忽然张嘴狂吞沙子,每秒钟塞进6座珠穆朗玛峰的量。620光年外,编号Cha1107-7626的流浪行星正在干这事。它不属于任何恒星,独自在变色龙星座游荡,却在一轮长达数月的“进食狂欢”里,把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吸了个痛快。
![]()
二、科学家如何撞见这场盛宴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巨眼”望远镜先发现异常亮度,随后詹姆斯・韦布加入观测。数据显示,这颗行星的吸积速率在短短几周里飙到原先的8倍,峰值出现在去年8月,并持续数月。团队负责人阿尔门德罗斯-阿巴德博士说:“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行星级别天体上,记录到如此猛烈的吸积爆发。”
![]()
三、吸积爆发,其实是“临终加餐”
别被数字吓到,按合作者、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肖尔茨博士的说法,这更像是“最后一勺汤”。真正狂野的长高阶段发生在更早、更厚的尘埃云里,那时它还被包得严严实实,望远镜根本看不见。如今它已长到5到10个木星那么大,几乎定型,只剩一点边角料可捡。
四、水蒸气突然现身,磁场成了吸管
韦布望远镜的光谱里出现一条新线——水蒸气。此前这片区域干燥得像烤箱,现在却飘起“蒸汽云”。更妙的是,磁场扮演了隐形吸管:行星两极的磁力线把内盘物质直接拽到表面,过程与婴儿恒星进食如出一辙。
![]()
五、行星和恒星,原来共用同一套成长剧本
恒星也会突然“暴食”,把大部分质量在几次短促爆发里攒齐,随后进入漫长休眠。新发现让行星与恒星之间的界线愈发模糊。研究团队推测,最大的流浪行星甚至能在自己的尘埃盘里再捏出几颗“卫星”,造出没有太阳的迷你星系。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巴约博士感叹:“一个行星对象竟能表现得像恒星,实在让人起鸡皮疙瘩。”
六、谜团留给下一次抬头
到底是什么触发了这场爆发?附近看不见的伴星?还是星云自身的动荡?目前没人能拍板。下一次爆发或许要等上千年,也可能明天就发生。
留言区留给各位:如果这颗“巨婴”继续长胖,会不会最终点燃核聚变,变成最袖珍的恒星?又或者,它其实早已悄悄孕育了自己的小月亮?把你的脑洞写下来,咱们一起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