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河其实早就成了悬河,为啥不用挖沙船清理河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0
分享至



众所周知,黄河是咱中国人的母亲河,可你要是有机会去河南、山东走一遭,站在大堤上往河里看一眼,肯定得震撼得嘴巴都合不上,这哪是正常的大河,分明是悬在头顶的“天河”!

黄河下游早就成了“地上悬河”,河床比两岸的地面还高,有的地方高出七八米,相当于两三层楼那么高。住在下面的人,就像天天顶着个“水炸弹”过日子。



既然河床这么高是因为泥沙淤积,为啥不干脆派几十艘挖泥船把泥沙清走,让黄河重回地下呢?其实这不是不想干,是干不了、干不起,更干不好的问题。

黄河每年从黄土高原裹挟下来的泥沙量,那可是实打实的“世界级难题”。根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公开数据,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高达约16亿吨,虽然近年来由于上游水土保持和小浪底等水库的调控,输沙量已下降到年均3亿吨左右,但这个数字依然居世界河流前列。



这些泥沙到了下游,水流变缓,就慢慢沉淀下来,日积月累,河床越垫越高。尤其是开封段,河床高出城市地面4到8米,形成典型的“二级悬河”结构。你可能会想,这么多沙,挖不就完了?

可现实是黄河不是个小水沟,它下游河道宽的地方能有几公里,深的地方也有十几米,泥沙不是堆成一堆等着你来挖,而是像豆腐渣一样软烂,含水量极高,根本没法用普通挖泥船直接作业。

就算能挖,一天挖个十万吨,一年才三千多万吨,跟每年淤积的量比,杯水车薪。而且挖出来的泥沙往哪儿放?总不能堆在堤边吧?那不等于又给大堤加了个“小山包”?处理这些湿泥的成本,远超想象。



黄河的泥沙不仅仅是“脏东西”,它其实也是这条河生态和地貌的一部分,黄河携带的泥沙造就了华北平原,几千年来不断冲积出肥沃的土地,山东、河南的大片良田,都是黄河泥沙一点点铺出来的。

如果突然大规模清淤,改变了水流速度和河床形态,反而可能引发河势摆动、主槽偏移,甚至导致决口风险上升。历史上黄河改道二十六次,决口一千五百多次,每一次都带来巨大灾难。



现在的黄河靠的是“束水攻沙”的理念,也就是通过堤防控制水流,让水流集中冲刷河床,把部分泥沙带走。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通过调水调沙的方式,每年汛前集中下泄大流量水流,冲刷下游河床,已经成功让部分河段河床下切了两米以上。

这种“以水治沙”的办法,比机械清淤更符合自然规律,也更可持续。2002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调水调沙累计冲刷下游河道泥沙超过30亿吨,效果显著。



再说说工程上的实际困难,挖泥船在长江、珠江清淤是常事,可那些河是“地下河”,水深够、流速稳、泥沙相对稳定。黄河不一样,它是游荡性河道,主流来回摆动,今天在这儿,明天可能就跑几公里外去了。

挖泥船刚开进去,水道变了,设备就得重新部署。而且黄河含沙量太高,普通挖泥船的泵管容易堵塞,设备损耗极大。别说长期作业,就连短期施工都得反复调整方案。

另外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两省多个城市,任何大规模工程都得考虑防洪安全、生态影响、土地占用、移民安置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不是没想过清淤,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做过相关研究,结论是技术不可行、经济不划算、风险不可控。直到今天,这个结论依然成立。与其花几百亿去挖沙,不如把钱投在水土保持、水库调度和智慧监测上,这才是治本之策。

其实黄河的问题从来就不是“能不能挖”的技术问题,而是“怎么与自然相处”的系统工程。我们总想着征服自然,可黄河教会我们的恰恰是敬畏自然。



黄河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它是一条承载着文明、塑造着地理、牵动着亿万人命脉的生命之河。

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挑战还会更多,但是该怎么治理,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摸索着来,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将中方送上专车后,特朗普确定了一件事:5年内中国会赶上美国?

将中方送上专车后,特朗普确定了一件事:5年内中国会赶上美国?

君君文谈
2025-11-02 02:40:03
小米前高管王腾公布新去向:和手机行业说再见,正是闯的年纪

小米前高管王腾公布新去向:和手机行业说再见,正是闯的年纪

南方都市报
2025-11-01 23:10:18
光伏自动气象站:驱动清洁能源高效发展的“数据引擎”

光伏自动气象站:驱动清洁能源高效发展的“数据引擎”

山东鸣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5-10-04 09:48:07
中方刚复购大豆,美国又变脸,美贸易代表通告全球,继续调查中国

中方刚复购大豆,美国又变脸,美贸易代表通告全球,继续调查中国

叮当当科技
2025-11-02 00:09:19
与去年排名相同,北京国安与山东泰山分别锁定中超第四第五

与去年排名相同,北京国安与山东泰山分别锁定中超第四第五

懂球帝
2025-11-01 18:10:40
欧洲直接迁怒中国!德法选择支持荷兰,要求谈判,中国提一个条件

欧洲直接迁怒中国!德法选择支持荷兰,要求谈判,中国提一个条件

林子说事
2025-10-31 09:15:10
还有五天,一场决定全球经济走向的豪赌即将揭晓!

还有五天,一场决定全球经济走向的豪赌即将揭晓!

奇思妙想生活家
2025-11-01 14:42:24
冉莹颖做梦也没想到,11岁身高才1米36的儿子,如今竟迎来逆袭

冉莹颖做梦也没想到,11岁身高才1米36的儿子,如今竟迎来逆袭

八斗小先生
2025-10-31 12:19:07
《依依向北风》结局最惨的不是乔正君,也不是王潇,而是他们两个

《依依向北风》结局最惨的不是乔正君,也不是王潇,而是他们两个

80后房车生活
2025-10-31 16:31:28
WTT冠军赛:男单四强已出其二!日本18岁小将获胜,张本智和羡慕

WTT冠军赛:男单四强已出其二!日本18岁小将获胜,张本智和羡慕

郝小小看体育
2025-11-02 00:40:03
市面上常添加硼砂的4种食物,商家从来不吃!很多人都没发现

市面上常添加硼砂的4种食物,商家从来不吃!很多人都没发现

39健康网
2025-11-01 18:55:52
郑州中牟“发小灭门案”:“娘仨面目全非到只认出儿子半张脸!”

郑州中牟“发小灭门案”:“娘仨面目全非到只认出儿子半张脸!”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02 03:19:38
不止秀肌肉!中国军号突然公布59秒震撼视频,背后用意很深

不止秀肌肉!中国军号突然公布59秒震撼视频,背后用意很深

忠诚TALK
2025-11-01 20:36:04
暴雷!狂骗244亿,超10万老年人上当,康养第一大忽悠终于倒了

暴雷!狂骗244亿,超10万老年人上当,康养第一大忽悠终于倒了

毒sir财经
2025-08-03 23:08:18
后续!新生儿在医院坠床摔成重伤,护工已被停职,孩子状况已好转

后续!新生儿在医院坠床摔成重伤,护工已被停职,孩子状况已好转

温读史
2025-11-01 20:23:24
目瞪口呆,德国又炸发电厂!核电煤电统统炸掉,准备靠中国发电?

目瞪口呆,德国又炸发电厂!核电煤电统统炸掉,准备靠中国发电?

桑启红原
2025-11-01 17:55:37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有点意思!吴宗宪复播,先表态自己是中国人,后又隔空称赞大小S

小咪侃娱圈
2025-11-01 13:17:47
双标?小米直播间造谣者被刑拘,网友对比雷军“200公里刹停”

双标?小米直播间造谣者被刑拘,网友对比雷军“200公里刹停”

热点菌本君
2025-11-01 23:12:54
山形山神官方:因投资方承诺资金未到位,新球场建设将推迟

山形山神官方:因投资方承诺资金未到位,新球场建设将推迟

雷速体育
2025-11-01 20:09:06
会晤结束,发生三大变化,德国醒悟,荷兰后悔,加拿大向中方示好

会晤结束,发生三大变化,德国醒悟,荷兰后悔,加拿大向中方示好

科普100克克
2025-11-01 17:31:01
2025-11-02 04:04:49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669文章数 5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健康
时尚
数码
家居
教育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数码要闻

预热 2026 FIFA 足球世界杯,闪迪推出多款授权设计存储产品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