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普京一向是个极有自信的人。可就在不久前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上,他却罕见地承认了一件事:金砖内部确实出现了“杂音”。这番表态立刻引发了外界的热议,因为普京几乎从未在公开场合这样“示弱”。而说到这股杂音,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一个名字——印度。
![]()
一、金砖扩员的喜与忧
要理解普京的无奈,就得回到2009年。当时,金砖国家(BRIC)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峰会,普京是主要推动者之一。那时的金砖还只有中、俄、巴西和南非,规模有限,但潜力巨大。后来在俄罗斯的推动下,印度被纳入这个机制。
普京当年看重印度,一方面是出于地缘战略的考量,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助印度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增强金砖在全球的影响力。事实也确实如此——印度如今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美、中、日、德。对外展示“金砖的重量级”,印度无疑是一块很亮的招牌。
![]()
但问题随之而来:成员越多,利益分歧也越大。普京在“瓦尔代”上直言不讳——金砖越来越壮大,可协调难度也越来越高。说白了,他承认了一个现实:扩员带来的复杂性,已经让金砖的决策越来越艰难。
如果说这是金砖成长的烦恼,那么印度的存在,则让这种烦恼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印度的“不同调”
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被迫寻找新的金融和贸易通道。西方制裁让它无法使用SWIFT等主流支付系统,于是莫斯科积极推动“去美元化”,希望金砖国家能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用本币来进行贸易。
这本是个顺势而为的思路。毕竟金砖如今占全球GDP的40%,比欧盟(23%)和北美(20%)都要高。如果真的建立一个独立的结算系统,对美元的依赖会大幅下降。
![]()
然而,印度却屡次公开唱反调。无论是外长苏杰生,还是莫迪政府的高层,都明确反对去美元化。原因很简单:一旦金砖形成新的结算体系,最大的受益者很可能是人民币,而不是卢比。印度担心自己在金融层面被边缘化,于是干脆把步子收得很紧。
这也让俄罗斯十分尴尬。原本以为能在金砖内部找到新的金融出路,却发现印度在关键时刻不愿意松口。普京这次承认“杂音”,其实也是把这种难处摊开给大家看。
更微妙的是,印度在金砖扩员问题上同样表现得犹犹豫豫。担心新成员加入会稀释自己的话语权,他曾多次试图阻拦。但金砖最终还是扩展到11个成员,说明印度的担忧并没有得到理会。
![]()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看似“搅局”,但实际上它的影响力正在被削弱。中俄作为金砖的主导力量,对整体方向仍有把控力。印度若是过于独行,反而可能被边缘化,成为“局内的局外人”。
三、普京的“后悔”与未来的抉择
那么,普京会不会后悔当年把印度拉进来?从现实角度看,他的确可能心里有过这样的念头。毕竟,印度在关键议题上的“不同调”,让金砖的推进变得复杂,甚至拖慢了进程。
但换个角度,印度的加入也并非全然坏事。它让金砖的体量更大,覆盖的人口接近世界一半,也让西方更忌惮这个新兴组织。可以说,普京当年邀请印度,是一着高棋,但现在的副作用也确实显现出来了。
![]()
普京这次承认杂音,并不是说金砖会因此停摆,而是提醒外界:金砖不是铁板一块,它更像一个在不断磨合的大船。印度的声音虽然刺耳,但不会改变整条船前进的方向。
事实上,从数据上看,金砖依旧潜力巨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金砖国家在过去二十年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超过一半。而到2030年,金砖整体经济规模有望超过七国集团(G7)。这是任何一个成员都无法忽视的趋势。
对印度来说,未来也会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在金砖内部唱反调,冒着被边缘化的风险,还是学会在协调中寻找自己的利益?这对莫迪政府来说,将是一次战略智慧的考验。
![]()
普京的话,其实也透露了一个态度——协调是唯一的出路。无论是去美元化,还是扩员,最终都要找到共同利益。金砖内部的杂音,或许会成为成长的阵痛,但不会改变它继续扩展和壮大的方向。
所以,如果说普京后悔邀请印度加入,那也只是“过程中的懊恼”。站在大历史的长河中,这一步棋依然是他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一部分。只是,他没想到,这颗棋子会如此难以摆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