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日上午,南安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户外博物馆热闹非凡,一场高甲经典折子戏演出在此拉开帷幕。
![]()
《献图》《岳母刺字》《赌妻》《郭子仪拜寿》等经典剧目轮番登台,戏台上,丑角的诙谐灵动、旦角的温婉柔美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
![]()
![]()
“折子戏关键在‘抓戏眼’,截取全戏最精彩的片段,情节浓缩又冲突密集,很能抓住观众。”南安市高甲戏剧团演员陈巨斌介绍,此次演出中丑角戏份最亮眼,比如《赌妻》讲述的是赌徒抵押妻子、最终被“女丑”用计谋点醒戒赌的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
![]()
![]()
据悉,高甲戏以丑角为核心,将夸张的妆造、生动的肢体语言融入闽南民间故事,即便初次接触的观众也能快速代入。
![]()
![]()
来自福州的高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演出信息后专程赶来,这是她第一次接触高甲戏,原本担心听不懂的她很快被剧情吸引,加上现场字幕解说,理解毫无障碍,她直呼:“每段戏都很精彩,看得太过瘾了!”
浙江姑娘崔运琪已在南安生活11年,此次特意带着家人来观戏。让她惊喜的是,两个女儿全程看得很入迷。“假期能有这样的文化活动,真是太好了!”崔运琪表示,高甲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强,表演生动形象,能够让孩子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她们的兴趣。
![]()

同一时间,另一个戏台则上演着闽南传统戏剧——布袋戏《杨宗保招亲》。小小的戏台上,偶人戏动作流畅,劈、砍、挡等招式一气呵成,台下观众纷纷鼓掌叫好。据悉,菊江掌中木偶戏(布袋戏)是闽南语系传统地方戏,演员需将木偶套进手掌,用三根手指操控木偶颈端与衣袖。
![]()
“女儿一直喊我带她来看戏。”淗江村居民李宏达带着7岁的女儿来到岑兜村,看了高甲戏、布袋戏等传统戏剧表演。在他看来,这些传统戏剧是闽南文化的“根”,让他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看戏的经历,“今年高甲戏宣传力度很大,我在抖音上看到了很多片段,让越来越多人了解咱们的文化。希望我们这代人见过的东西,后代也能看见,从小听到大的闽南文化,也能一直传下去。”
![]()
现场还有不少关注闽南文化的外地游客。福州大学的邓教授不仅看了高甲戏,还参观了高甲戏薪火堂等地,她直言,岑兜村就像一个“户外博物馆”,参观后了解到宋江戏与高甲戏的渊源、高甲戏的演变历史及丰富的角色,“这次活动让我对高甲戏有了全新的认识”。
![]()
![]()
![]()
记者:李贵灵 黄奕群 | 编辑:尤逸群
通讯员:陈文旭
一审:尤逸群 | 二审:唐莉洪 | 三审:林培元
![]()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