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9月24日,92岁的牛犇出现在一段生活视频中,颤抖的双手熟练地翻动着锅中的煎饺。
厨房虽然不大,台面上随意摆放着面团和韭菜馅,他还用半截塑料瓶当菜罩,拖把权当拐杖使用。
这位老艺术家为何如此生活?背后隐藏着什么人生智慧?
![]()
编辑:汤圆
用塑料瓶保温菜的92岁老人
这个画面确实让人心疼。
满头白发的牛犇老爷子,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厨房里忙碌着,每个动作都透着岁月的痕迹。
电磁炉表面的油污诉说着常年下厨的故事,台面上面团、鸡蛋、韭菜馅随意铺开,角落还挂着一支毛笔,练字时就随手取下,和厨具挨在一起也不介意。
![]()
网友们纷纷感慨:"92岁还自己做饭,这烟火气太动人了。"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还在后面。
为了防止刚做好的菜被油污溅到,老爷子特意给它罩了起来,而这个"菜罩"不是外面卖的专用工具,而是一个被裁开的塑料瓶。
![]()
行走时他常常顺手抄起拖把借力,顺带清理地面,护工说他不是没有拐杖,只是习惯物尽其用,什么都不愿意浪费。
说起来,这些看似"节俭"的生活习惯,在一位国宝级演员身上出现,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难道是经济拮据?还是找的养老院条件不好,让老人家受委屈了?
![]()
可当我们了解真相后,答案完全不是这样的。牛犇住的是上海浦东的一家高级养老机构,定的还是单身公寓。
一年房费8万元,每月的生活费加护理费高达7000到1万元,这样的消费水平,完全打消了大家对他经济困难的猜测。
那么,为什么一个有条件享受高品质服务的老人,却选择自己动手做饭,甚至用塑料瓶当菜罩呢?
![]()
年费8万却自己做饭的秘密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他的主动选择。
牛犇虽然已经92岁,却一直不愿意服老,他十分享受凡事亲力亲为的感觉。
在他看来,"下厨做饭"是自己的小坚持,也是保持生活乐趣的方式。至于用拖把当拐杖,完全是大家想多了。
![]()
老爷子有自己的拐杖,"拖把拄拐"只是他临时起意的习惯,顺便还能把地面清理干净,一举两得。
这种选择背后,其实藏着一个老艺术家的人生哲学。
回顾牛犇的一生,6岁成为孤儿,11岁开始演戏,这一演就是80多年。他出演过200多部作品,从《牧马人》中的郭谝子到《老酒馆》里的老二两,每个角色都演得有血有肉。
![]()
79岁拍《海鸥老人》时,跳湖救孩子的戏坚决不用替身,直接跳进正月的冷湖;80多岁拍戏时把草帽浸透水戴头上,只为还原雨夜赶路的真实感。
这样的敬业精神,延续到了他的生活中。
在养老院,他会给90后的护工讲自己拍电影的故事,会在走廊办书法展,作品全部捐给机构,只留了一幅"别催我"挂在房门上。
![]()
他还帮护工归置餐具,教新人做好吃的饭菜,院子里总能听见他的笑声。
更深层的原因,还要从他的感情经历说起。
![]()
牛犇19岁时遇见妻子王慧玲,两人相守了几十年,从没传出过任何绯闻。2019年,妻子突患重病,他想装修房子让她住得舒服些,可还没等房子装修完,妻子就离开了。
或许是怕睹物思人,此后的牛犇没有一天住进老房子,而是主动搬进了养老院。
![]()
这样的晚年才叫活明白了
对比其他明星的晚年生活,牛犇的选择显得格外清醒。
有些老艺术家晚年要么深居简出,要么过分依赖子女照顾,要么对生活失去热情,得过且过。
牛犇却恰恰相反,他把养老院当成了新的人生舞台。每周三下午,他会跑到放映厅前排看老电影;闲暇时与同龄人一起看书、下棋、畅聊。
![]()
儿子王侃每次探望都会拎着一盒蝴蝶酥,父子俩坐在长椅上分着吃,聊剧组新鲜事。这种状态,比那些被儿女"伺候"着的老人要自在得多。
有人质疑王侃不孝顺,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王侃也是演员,出演过《和平饭店》《繁花》等剧,只不过他不想过分依靠父亲的名气,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观众认可。
![]()
父子俩早就商量好了,尊重老爷子的选择,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孝顺。
从牛犇的选择中,我们能看到一种新的养老理念正在兴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97亿,积极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传统观念认为,老人就应该在家享清福,被子女照顾是理所当然。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样的晚年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像牛犇这样主动选择养老院,保持独立人格和生活乐趣的方式,正在被更多人接受。
专家指出,老年人的幸福感更多来自于精神层面的满足,而不是物质条件的优越。
![]()
主动选择生活方式,保持对生活的掌控感,这比被动接受照顾要重要得多。
牛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真正的幸福晚年,不在于住多好的房子、吃多精致的饭菜,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对生活的主动选择。
![]()
90岁还能教会我们什么
牛犇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关于选择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年龄大了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其实不然。真正的自由,是在任何年龄都保持选择的权利和勇气。
![]()
牛犇选择养老院而不是和儿子同住,选择自己做饭而不是依赖服务,这些看似微小的决定,其实体现了一个人对生命尊严的坚持。
第二个启示是关于精神的富足。
物质条件的好坏,从来不是衡量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牛犇用塑料瓶保温菜,但他的内心比谁都充实;他住在养老院,但他的生活比许多人都精彩。
![]()
这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三个启示是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像牛犇这样的积极态度,不仅为其他老年人树立了榜样,也推动着整个社会养老观念的革新。
![]()
这种变化的意义是深远的。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主动、独立、有尊严的生活方式时,整个社会对于衰老的认知也会发生改变。
老年不再意味着依赖和负担,而是人生的另一个精彩阶段。
第四个启示是关于代际关系的重新定义。
![]()
真正的孝顺,不是把老人当成需要照顾的"负担",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支持他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王侃对父亲选择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现代家庭关系的新模式:相互独立,彼此尊重。
最后一个启示,是关于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
牛犇演了一辈子配角,却活成了生活的主角。他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岁月从不是衰老的理由,心里有热爱,日子就永远鲜活。
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老年人,也值得每个年龄段的人思考和学习。
![]()
结语
牛犇老爷子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对生活的主动掌控。
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积极的养老态度必将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推动整个社会养老观念的革新。
面对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像牛犇一样主动选择。你认为什么样的晚年才是理想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