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团河行宫提升改造完成,4.5万平方米湖泊引入活水重现碧波

0
分享至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一座团河宫,半部南苑史。近日,记者从大兴区获悉,在国庆中秋假期前,经过一个多月的优化提升,团河行宫湖泊引入活水,并携国庆中秋非遗雅集、团河行宫海外回流文物展览等文化活动,以全新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


经过优化提升,团河行宫4.5万平方米湖泊引入活水,再现水域景观。大兴区委宣传部供图

团河行宫是历史传承的文化地标,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位于南苑范围内,是清朝帝王围猎大阅、讲武习勤、居园理政之所。修建之初,这里尽显清朝全盛时期的国力,占地500余亩,有各类建筑600余间,是清朝在北京地区最大的皇家行宫。

团河行宫以团泊为中心,是凤河的源头,分为东西二湖,西湖更大,与南部的水泊相连,直通凤河。团泊周围分布诸多建筑,东湖沿岸建有鉴止书屋、群玉山房等,西湖沿岸有漪鉴轩、珠源寺等建筑。当时的团河行宫,通过理水、堆山处理水土关系,造出园林山水格局,是个兼具审美意义的水利工程。乾隆御制诗中就特别强调了团河行宫整理水利目的这一点,即通过团河流出来的清流冲刷永定河的浑水。

近代以来的接连战乱,让团河行宫一度衰败荒寂。至20世纪80年代,除御碑亭和翠润轩幸存外,行宫内地上文物全部被毁。2001年,团河行宫遗址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经历10余载的保护性修缮,团河行宫基本恢复到同治至光绪年间的样貌,乾隆御制八景再现。两年前,这座昔日宫院正式开园迎客。在团河行宫常设展上,一张清代的团河行宫地盘画样,展示着其西湖水与南部凤河连通,也印证了团河行宫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过,2023年团河行宫开园后,原貌中“团泊”东西两片水域尚未恢复。今年国庆前夕,在大兴区委区政府的研究推动下,大兴区园林中心、大兴区水务局、西红门镇、大兴区文旅局、大兴区城管委等单位共同努力,经过一个多月的优化提升,团河行宫4.5万平方米湖泊引入活水,再现水域景观。


优化提升后的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大兴区委宣传部供图

干涸已久的水域碧波荡漾,“南囿秋风动翠微,碧波云影共澄辉”,引水工程让昔日水域景观得以恢复。俯瞰形如葫芦的水域生机勃发,层次分明的绿地与步道、河岸交织,古建筑群与大尺度园林绿化空间相映成趣,历史韵味和自然之美和谐生辉。

本次提升改造,团河行宫周边新增400多个停车位及服务中心等设施,让团河行宫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出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便利。相关负责人介绍,团河行宫的优化提升秉承“无界公园”理念,为周边居民提供“不打烊”的休闲园林,同时也为大兴平原新城京开高速以东地区增添了大型公园绿地,补齐功能短板。

在园林绿化提升的同时,团河行宫还推出多项展览、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园区的文化服务功能越发凸显。大兴区博物馆及南海子苑囿文化博物馆通过丰富展品与文字解读,让市民直观感受区域文化底蕴;璇源堂、涵道斋同步开启南海子文化论坛配套展,进一步解读苑囿文化内涵;鉴止书屋“北京燕京八绝宫廷艺术精品大兴巡展”上,皇家工艺瑰宝集中亮相,展现传统技艺魅力;珠源寺“福禄绵延主题展”以传统吉祥元素传递节日祝福。游园期间,游客可在漫步中赏湖观鸟、品阅诗词,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静观自得”的东方园林哲学。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苑启新章·兴承万象”北京大兴团河行宫国庆中秋非遗雅集活动举行。活动以“活化历史空间、传承宫苑文脉”为核心,通过“御苑静赏、御苑风物、文人雅韵、水榭闲叙”四线叙事脉络,打造可游、可赏、可品的沉浸式文化活态空间,到访的市民游客可以在此开启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活动将持续到10月6日。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4935文章数 25051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