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为我笔下的人物表情,可以触摸到人的灵魂。”
——郑问
![]()
郑问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漫画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其融合水墨艺术与西方绘画技巧的美学表达独树一帜,极具东方气韵。
![]()
年仅33岁的他震撼了亚洲漫坛,影响并启迪了井上雄彦、池上辽一、萩尾望都、王欣太等诸多漫画家。
![]()
他对创作媒介的不拘一格、对多种技法的灵活运用,至今无人能超越。
他对历史、社会、人性的观察与思考,透过画技与构图的掌控力,熔铸成为“郑问美学”,通过深入酝酿人物特征、揣摩人物性格,赋予角色生命。
![]()
可以这样讲,他对于人物的设计超出了普通漫画的创作范畴。
台湾诗人、文学评论者罗智成评价说:
“郑问竟然是在漫画的领域里,达到了严肃艺术创作的完成度,这是我觉得大家应该要特别注意到的......
用一般的漫画形式来理解郑问,我就觉得可惜了,但就郑问传达的精神内核与信息内涵而论,绝对可以在严肃艺术占有一席之地。”
“之所以把(优秀赏)奖颁给郑问,原因一是他的画是日本人喜爱的,二是他画的是日本人做不到的。”
——时任日本漫画家协会会长《假面超人》作者石之森章太郎
传奇开端:
从《刺客列传》到《东周英雄传》
郑问,本名郑进文,1958年出生于台湾桃源乡,毕业于复兴商工。
1984年,他在《时报周刊》上发表第一部作品《战士黑豹》,正式开启漫画创作生涯。随后创作的《刺客列传》成为他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
《刺客列传》取材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描绘了曹沫、豫让、专诸、聂政和荆轲五位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刺客的历史事迹。
![]()
一千五百小时,大大小小五百余幅彩绘,郑问倾注了他最为澎湃的心血。他直言:“若说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么《刺客列传》则是我用‘心’来画的作品。”
![]()
就这样,原本只能想象的“易水送别”“荆轲刺秦”名场面,在《刺客列传》中被尽情挥洒、水墨淋漓地画出。
![]()
司马迁以文字定型了“刺客”二字的精气神,两千年后则要倚靠郑问,以笔作骨,以墨作血,赋予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件以面相。
《刺客列传》的首次简体中文版发行特别收录了《最后的决斗》《剑仙传奇》《刽子手》三篇郑问早期短篇作品,均取材于民间故事。这三篇漫画标志着郑问及台湾漫画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开始。
![]()
而真正让郑问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是《东周英雄传》。这套作品是日本讲谈社亲自向他邀稿,从1990年3月起在日本漫画杂志上陆续发表后集结而成。故事以东周这个古老的封建王朝背景,描绘了乱世中的英雄豪杰。
![]()
郑问的笔触时而细腻时而豪放,擅长的水墨技法在这套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大场景的磅礴,或是主角人物内心的转折,郑问用一支画笔将中国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脱胎于《史记》《东周列国志》,郑问大师以豪迈奔放、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风,进行大胆而忠于精神的史诗级改编!整体以苍劲有力的黑白画风为主,偶尔用绚丽彩页作为点缀,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作品不拘泥于史书字句,释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直指英雄人物的精神内核与时代气韵,在纸上重现那个百家争鸣、铁血纵横的壮烈时代!
![]()
1991年,郑问凭借《东周英雄传》荣获日本漫画家协会颁发的“优秀赏”,成为该奖项二十年来第一位非日籍得奖者。这一成就彻底奠定了他在国际漫画界的地位。
![]()
郑问1991年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的“优秀赏”奖项
艺术高峰:
从《阿鼻剑》到《郑问之三国演义画集》
在郑问的创作生涯中,《阿鼻剑》无疑是他奠定宗师地位的作品。这部与编导马利(郝明义)合作的作品,将武侠漫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
《阿鼻剑》讲述了背负着私生子命运的主角何勿生,亲眼目睹生父被练成“阿鼻剑法”的史飞虹杀死,却反受剑法之害,每天必须受一次气血倒错的凌迟之苦。
故事融入了深厚的佛家思想,通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题旨,让《阿鼻剑》跳脱了一般武侠漫画的格局。
![]()
郑问从《阿鼻剑》的第六章开始,自觉地大量使用毛笔,实验水墨技法,更兼用牙刷、版画等技巧,织构出瑰丽雄伟的画面。这些实验性、开创性强的尝试,打破了当时“连环漫画”的格局,带给读者“惊艳”之感。
![]()
《阿鼻剑》中所有的状声字、
音效字都是用毛笔来完成的
另一部不容忽视的作品是《郑问之三国演义画集》。这款原为日本游戏《郑问之三国志》绘制的画集。
![]()
《郑问之三国演义画集》涉及88位人物,共收入百余幅画作。每一幅画配以熔铸原典的点评,在古与今、文与画的相映之间,唤醒读者内心不灭的三国。
![]()
透过仔细的面部刻画及独到的造型设计,郑问笔下的三国人物性格鲜明,流露出卓越英姿与超凡灵气,从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统一中国,大气磅礴的历史场景跃然纸上。
![]()
英雄情怀:历史人物的现代诠释
在《东周英雄传》中,他选择了各种类型的人物作为描绘对象——有时是叱咤风云的霸王诸侯,有时是舍身为仁的侠义之士,也有时是平凡的小人物。
他从人性出发,选择心目中的“英雄”作为描绘对象。因为在春秋战国这一特定的社会动荡变化的环境里,百家争鸣,各类人物的聪明才智、能力水平得到了充分释放和发挥。
郑问曾解释道:“在现今的工业社会中,人际关系淡薄,人往往忙的忘了‘人’的时候,春秋战国中许多豪情、亮丽的人物,就很自然的吸引了我。那种为了理想、执着而勇于燃烧自己的情怀,时隔数千年,依然让我感动不已。乱世中淹没不了光芒四射的人性光辉,反而衬托出人的价值。”。
郑问的作品不多,但是在漫画界影响巨大,“画出日本人画不出的东西,画出中国人眼中的中国。”
当年《龙珠》《灌篮高手》还在连载的强盛时期,郑问成为了日本漫画界口中的“亚洲至宝”,《朝日新闻》称他是二十年内无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异才”。
“历史从来是为了被遗忘而写的,然而跨越千古再起的感动是可以随时被唤起的。”
郑问先生的作品《东周英雄传》、《郑问之三国演义画集》、《刺客列传》和《阿鼻剑》中文简体版均已上市。
欢迎关注我们抖音@纳福三楼格子间
点点❤在看↓,分享好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