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重访故居,槐树下挖掘三小时,工作人员见铁盒内容集体敬礼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深秋的午后,御花园里围满了人。

一个瘦削的老人跪在槐树下,双手不停地刨着土,汗水顺着脸颊滴落。

保卫科长老张皱起眉头:

"溥仪同志,你这是做什么?这里是文物保护区,不能随便挖掘!"

溥仪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张科长,求你了,就让我挖这一次,三十多年前,我在这里埋了一样东西,那里面......"

小刘递过毛巾:"你先歇歇,慢慢说。"

溥仪摇摇头,继续挖掘:"不行,我答应过他们,一定要让世人知道真相。"

话没说完,铁锹碰到了什么硬物。

溥仪的手剧烈颤抖起来,小心翼翼地刨开最后一层土。

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露了出来。

当铁盒打开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老张第一个立正,缓缓举起右手。

那里面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些见多识广的故宫工作人员集体敬礼?



1

北京的深秋总是来得特别快。

昨天还是满树金黄,一夜北风过后,枯叶便铺了满地。

56岁的溥仪站在植物园的大门口,看着手里那张调令发呆。

纸很薄,字很少,却让他的手微微发抖。

"去故宫博物院协助整理文物档案。"

这几个字,他反复看了不下二十遍,三十多年了,他终于可以回去了。

不是以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

老李拍拍他的肩膀:"老溥,恭喜啊!能去故宫工作,这可是好事。"

溥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啊,是好事。"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去,不仅仅是为了工作。

他心里还藏着一个秘密,一个埋藏了三十多年的秘密。

第二天清晨,溥仪特意起了个大早。

他仔细地刮了胡子,换上最干净的中山装,对着镜子整理了好几遍衣领。

妻子李淑贤帮他掸去肩上的灰尘:"紧张什么?不就是去上班吗?"

溥仪苦笑:"你不懂,那个地方对我来说......"

李淑贤握住他的手:"都过去了,现在的你是溥仪,是植物园的园艺师,是我的丈夫。"

溥仪点点头,深吸一口气:"你说得对,都过去了。"

可是真的都过去了吗?当他站在神武门前的时候,往事如潮水般涌来,红墙金瓦还是那样巍峨,只是看门的人换了。

门卫是个年轻小伙子,仔细查看了他的证件:

"你就是来协助整理档案的溥仪同志?"

"是的。"

小伙子上下打量他一眼:"保卫科的张科长在里面等你,我带你过去。"

走进神武门的那一刻,溥仪的腿突然软了一下。

他扶住墙壁,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小伙子关切地问:"你没事吧?"

溥仪摆摆手:"没事,就是有点激动。"

小伙子笑道:"理解,第一次进故宫工作,谁都会激动的。"

溥仪没有纠正他,是啊,第一次以普通人的身份进来,确实是第一次。

保卫科在西华门附近的一个偏殿里,溥仪跟着小伙子七拐八拐,终于到了地方。

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人正在看文件,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

这就是张科长了,山东大汉的模样,国字脸,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耿直的人。

张科长站起身:"溥仪同志?"

"是我。"

两人握了握手,张科长的手很有力,带着老茧,一看就是干实事的人。

张科长指指旁边的椅子:

"坐,我先跟你说说情况,你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我们整理一批清代的文物档案,你对这些东西熟悉,能帮我们很大的忙。"

溥仪点头:"我一定尽力。"

张科长的语气突然严肃起来:

"不过,有些规矩我得先说清楚,第一,不能随便碰文物,第二,不能私自离开工作区域,第三,有什么发现要及时汇报。"

"我明白。"

张科长又看了他一眼:

"还有,我给你安排了一个助手,小刘,是我们这里的讲解员,她会全程陪同你。"



溥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监视呗,不过他不在意,他本来就没打算做什么出格的事。

门外传来敲门声,一个年轻姑娘走了进来,二十出头的样子,梳着两条辫子,圆圆的脸,看起来很朴实。

张科长介绍道:"这是小刘,故宫最年轻的讲解员,对历史很有研究,小刘,这是溥仪同志。"

小刘好奇地打量着溥仪,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溥仪同志好。"

"你好。"

张科长站起身:"那就这样,小刘,你带溥仪同志去档案室,有什么事及时向我汇报。"

档案室在养心殿的配殿里,要穿过大半个故宫才能到。

一路上,小刘不停地介绍着各个宫殿的历史,讲得头头是道。

经过太和殿的时候,溥仪停下了脚步。

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汉白玉的栏杆还是那样洁白。

多少次,他从这里走过,前呼后拥,威风八面,现在,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参观者。

小刘注意到他的异样:"溥仪同志,你是第一次来故宫吗?"

溥仪回过神:"不是,很久以前来过。"

小刘继续问道:"那你一定对这里的历史很感兴趣吧?"

"算是吧。"

两人继续往前走,经过御花园的时候,溥仪的脚步又慢了下来。

那棵老槐树还在,枝繁叶茂,只是叶子已经开始发黄了。

他不自觉地向槐树走去,手抚上粗糙的树皮,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他16岁那年的深秋,就是在这棵树下......

小刘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溥仪同志,你认识这棵树?"

溥仪收回手:"不,不认识,只是觉得这棵树很有年头了。"

小刘笑道:"可不是嘛,听老人说,这棵树有三百多年了,从明朝就在这里了。"

溥仪点点头,跟着小刘继续往前走,但他的心思还留在那棵槐树上。

档案室里堆满了各种文件和器物,都蒙着一层灰,小刘打开窗户:

"这批档案已经很久没人整理了,你看从哪里开始?"

溥仪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一个木箱上:"就从这个开始吧。"

打开木箱,里面是一些瓷器碎片,溥仪小心地拿起一片,仔细端详:

"这是康熙年间的青花瓷,你看这个花纹,是典型的缠枝莲纹。"

小刘惊讶地看着他:"你懂瓷器?"

"略懂一二。"

接下来的几天,溥仪都在档案室里工作。

他对每一件器物都了如指掌。

连一些专家都弄不清楚的东西,他一眼就能说出来历,渐渐地,大家对他的态度从戒备变成了尊重。

老王师傅是故宫的老员工,60多岁了。

据说以前在宫里当过差,他经常来档案室转悠,看溥仪工作。

有一天,老王师傅突然说:"你的手法很专业啊,一看就是行家。"

溥仪笑笑:"以前学过一点。"



老王师傅盯着他看了半天:"你长得有点面熟,咱们以前是不是见过?"

溥仪心里一紧:"可能吧,北京不大,说不定在哪里碰到过。"

老王师傅点点头,没再追问。

但溥仪知道,老王师傅肯定认出他了。

毕竟,当年老王师傅在宫里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

2

时间一天天过去,溥仪每天都准时来故宫上班。

他工作认真,为人谦和,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连一开始对他充满戒备的张科长,也渐渐放松了警惕。

有一天中午,大家都去食堂吃饭了,只有溥仪还在档案室里工作。

老王师傅端着一碗面条进来:"溥仪同志,该吃饭了。"

溥仪抬起头:"谢谢,我不饿。"

老王师傅把面条放在桌上:"不吃饭怎么行?来,趁热吃。"

溥仪看着冒着热气的面条,鼻子有点发酸,多少年了,很久没有人这样关心他了。

老王师傅坐在他对面:"溥仪同志,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说。"

老王师傅压低声音:"你是不是......"

溥仪的手停住了。

老王师傅继续说:"你是不是那个溥仪?"

溥仪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是我。"

老王师傅叹了口气:"我就说看着面熟,当年你还小的时候,我在御膳房当差,给你送过饭。"

溥仪想起来了:"我记得,你做的糖葫芦特别好吃。"

老王师傅笑了:"你还记得啊!"

两个人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老王师傅说:

"都过去了,现在你就是普通人,跟我们一样。"

溥仪点点头:"是啊,都过去了。"

老王师傅突然想起什么:"不过,你还记得御花园那棵老槐树吗?"

溥仪的心跳突然加快:"记得,怎么了?"

老王师傅回答道:"前几天我路过那里,发现树根附近的土有点松,好像被什么东西拱过,我寻思着是不是有老鼠什么的。"

溥仪站起身:"现在树怎么样了?"

老王师傅说:"还好,就是叶子黄得厉害,可能是年头太久了。"

溥仪坐不住了:"王师傅,我能去看看那棵树吗?"

老王师傅诧异地看着他:"看树?这有什么好看的?"

溥仪解释道:"我......那棵树对我有特殊的意义。"

老王师傅想了想:"行,我带你去,不过得快去快回,别让张科长知道。"

两人来到御花园,那棵老槐树静静地立在那里。

溥仪绕着树转了一圈,果然发现树根附近的土有些松动,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土。

老王师傅问:"溥仪同志,你在找什么?"

溥仪站起身,深吸一口气:"王师傅,我能跟你说实话吗?"

"你说。"

溥仪看着老槐树:"三十多年前,我在这里埋了一样东西。"

老王师傅愣住了:"埋了东西?什么东西?"

"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老王师傅追问:"多重要?"

溥仪看着老槐树:"关系到二十三条人命。"

老王师傅倒吸一口凉气:"这么严重?那你为什么不早点挖出来?"

溥仪回答:"时机不到,现在,是时候了。"

第二天,溥仪找到张科长,提出想在御花园的槐树下挖掘。

张科长的反应可想而知:"开什么玩笑?那是文物保护区,怎么能随便挖掘?"

溥仪诚恳地说:"张科长,我知道这个要求很过分,但请你相信我,这真的很重要。"

张科长皱眉:"重要?有多重要?"

"关系到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关系到二十三个人的清白。"

张科长狐疑地看着他:"你到底在那里埋了什么?"

溥仪沉默了一会儿:"一个铁盒子,里面有一些证明材料。"

张科长继续问:"什么证明材料?"

"证明一些人清白的材料。"

张科长还想追问,老王师傅走了进来:"张科长,我可以为溥仪同志担保。"

张科长看看老王师傅,又看看溥仪:"老王,你知道这事?"

老王师傅点头:"溥仪同志昨天跟我说了,我相信他不会骗人。"

张科长考虑了很久:"这事我做不了主,得向上面汇报。"

溥仪问:"那需要多久?"

"至少一个星期。"

溥仪有些着急:"能不能快一点?"

张科长不解:"急什么?都埋了三十多年了,不差这几天吧?"

溥仪苦笑:"你不知道,我已经等了三十多年了,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煎熬。"

张科长被他的表情打动了:

"这样吧,我尽快向上面反映,但你得答应我,在没有批准之前,不能私自行动。"

"我答应你。"

接下来的几天,溥仪坐立不安,他还是每天来上班,但心思明显不在工作上。

小刘注意到了他的异常:"溥仪同志,你最近是不是有心事?"

溥仪勉强笑笑:"没什么。"

小刘继续问:"是因为那棵槐树吗?我听说你想在树下挖东西。"

消息传得真快,溥仪点点头:"是的。"

小刘好奇地问:"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溥仪看着这个年轻姑娘,犹豫了一下:

"小刘,你相信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个承诺,等待三十多年吗?"

小刘眨眨眼:"如果这个承诺很重要的话,我相信。"

溥仪说道:"是的,很重要,重要到我用一生来守护。"

小刘被他严肃的表情震撼了:"那一定是很了不起的承诺。"

溥仪看着窗外:"不是了不起,是必须做的事,有些真相,不能被埋没。"

终于,批准下来了。

但条件很苛刻,只能挖一小块地方,不能损伤树根。

必须有专人监督,挖出来的东西要立即上交。

溥仪全都答应了。

挖掘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透过槐树的枝叶洒在地上,斑斑驳驳的。

除了张科长、老王师傅、小刘,还来了几个文物专家。

溥仪脱下外套,拿起铁锹,张科长想帮忙,被他拒绝了:"这个必须我自己来。"

他在树根西北方向约三尺的地方开始挖掘,第一锹下去,泥土很硬,毕竟三十多年没动过了。

挖了半个小时,什么都没有,有人开始议论。

一个专家说:"会不会记错地方了?"

溥仪摇摇头,继续挖,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土里。

又过了半个小时,还是什么都没有,张科长有点不耐烦了:

"溥仪同志,要不要换个地方?"



溥仪喘着粗气:"不用,就在这里,我不会记错的。"

小刘递过毛巾:"你先歇歇吧。"

溥仪接过毛巾,擦了擦汗:"谢谢。"

他继续挖,手上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但他没有停下。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在窃窃私语,有人在摇头叹息。

"这老头儿是谁啊?"

"听说以前是皇帝。"

"皇帝?哪个皇帝?"

"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呗。"

"真的假的?皇帝在这儿挖土?"

"谁知道呢,可能是想找什么宝贝吧。"

议论声越来越大,张科长皱起眉头:"都散了散了,没什么好看的。"

但人们不肯走,反而围得更紧了。

溥仪充耳不闻,专心挖土,他的动作越来越慢,呼吸越来越重,毕竟56岁了,体力跟不上了。

老王师傅看不下去了:"溥仪同志,让我来帮你一把吧。"

溥仪摇头:"不,这是我的事,必须我自己完成。"

他继续挖,第二个小时过去了,第三个小时过去了。

3

太阳西斜,夕阳给老槐树镀上了一层金边。

溥仪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手上的水泡破了,血和泥混在一起。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放弃的时候,铁锹碰到了什么硬东西。

"当"的一声,很轻,但在场的人都听到了。

溥仪的身体猛地一震,手开始颤抖。

他扔下铁锹,跪在地上,用手小心翼翼地刨土。

一点一点,一寸一寸,终于,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露了出来。

盒子不大,长约一尺,宽约八寸,上面的锈迹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溥仪双手捧起铁盒,泪水模糊了视线,他哽咽着说:"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张科长上前一步:"溥仪同志,按规定,这个要先上交检查。"

溥仪紧紧抱着铁盒:"让我先打开看看,就看一眼。"

张科长犹豫了。

老王师傅说:"张科长,就让他看看吧,等了三十多年了。"

张科长点点头:"那就在这里打开,大家都看着。"

溥仪的手抖得厉害,试了几次都打不开铁盒上的锁,锈得太厉害了。

老王师傅找来一把锤子:"砸开吧。"

溥仪摇头:"不行,不能砸,这里面的东西太珍贵了。"

他继续尝试,终于,锁"咔嚓"一声开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谜底揭晓。

溥仪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铁盒......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