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和小红都有“攀高枝”的行为,但她们的动机、手段、精神气质以及作者对她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简单来说,核心区别在于:
- 袭人的“攀高枝”是“体制内”的忠诚依附,目标是成为主流价值的优胜者。
- 小红的“攀高枝”是“体制外”的自我突围,目标是掌控自己的命运。
下面我们从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对比:
一、 目标与愿景的不同
1、袭人:目标是成为“姨太太”,稳固在贾府内部的地位。
她的理想是得到主子的认可(先是贾母,后是王夫人),获得正式的姨娘名分,成为贾府这个“小社会”里的既得利益者。她的视野始终局限于贾府的高墙之内,她的“高枝”就是宝玉和宝玉背后的家族力量。她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融入并巩固这个现有体系。
2、小红:目标是“逃离”怡红院,寻找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她最初也想在宝玉身边争得一席之地,但迅速看清了在怡红院内部竞争无望。她的“高枝”不是在旧体系中挤破头,而是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她抓住了王熙凤这个更高、但不在宝玉“情缘”核心的主子,展示能力,最终与贾芸自由恋爱,并在贾府败落前成功抽身。她的道路是向外、向前的。
![]()
二、 手段与途径的不同
1、袭人:手段是“忠顺”与“规谏”,靠道德和情感投资。
“服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只有一个宝玉。” 这是她的人生信条。她通过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和情感绑定(初试云雨情),让宝玉在生活上和情感上依赖她。
她通过向王夫人“进言”,表现出对宝玉前程的担忧和“大义凛然”,从而获得了政治上的认可和承诺(“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她的手段是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是“光明正大”的向上爬。
2、小红:手段是“才干”与“机敏”,靠能力和抓住机遇。
她在怡红院被大丫鬟们打压,没有机会。她的转折点在于抓住给王熙凤办事的机会,并凭借出色的口才、清晰的逻辑和利落的办事能力,赢得了凤姐的赏识。
她与贾芸的恋情,也是通过自主接触、遗帕惹相思等带有主动性和冒险精神的方式进行的。她的手段更依赖于个人能力和胆识,甚至有点“钻营”的色彩。
![]()
三、 性格与精神气质的不同
1、袭人:温顺谦和,内藏心机,是“礼”的维护者。
表面上是“没嘴的葫芦”,安分守己,但她所有的行动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标。她劝谏宝玉读书上进,打压她认为的“不安定因素”(如晴雯、黛玉),是在维护她所依附的体系的稳定。她的世界观是保守的。
2、小红:清醒果决,富有远见,是“识时务”的俊杰。
她有一句名言:“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说明她早早看透了贾府的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她不纠结于眼前的小利,而是积极为长远做打算。她的性格中有一种现代人的清醒和独立意识,敢于打破常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
四、 作者态度与结局暗示的不同
1、袭人: 曹雪芹对她有讽刺和怜悯。
判词中“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她最终嫁给了蒋玉菡,没能留在宝玉身边。她一生苦心经营的目标最终落空,这是对她那种“依附型”人生的一种反讽。她成了自己极力维护的体系的牺牲品。
2、小红: 曹雪芹对她更多的是赞赏和肯定。
在脂砚斋批语中,小红在后半部“狱神庙”情节中有重要表现,在贾家败落时对旧主施以援手。这让她的人物形象得到了升华:她不是忘恩负义之徒,她的“攀高枝”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但心中仍存有情义。她的结局相对来说是光明和积极的。
总而言之,袭人的“攀高枝”是在旧秩序内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路径,而小红的“攀高枝”则带有自我觉醒、把握命运的现代性色彩。这正是曹雪芹人物塑造的伟大之处,他写出了同一种社会行为下,截然不同的灵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