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作者点个关注吧。

生活在城市,好处有很多,但相比农村一家一户的小院子,楼房密集的住宅,弊端也有不少。
最典型的莫过于“噪音”所带来的困扰。
如果说,开发商用料好、建筑技术比较高,房屋隔音抗噪的效果好,那还体验不到噪声的污染有多难受。
但对于老小区,以及绝大多数的普通住宅,恐怕都免不了受到邻居日常噪音支配的“恐惧”。
![]()
半夜三更刚睡着,楼道里就传来节奏感强劲的高跟鞋的“哒哒哒”声,不多时,楼上鞋子飞出落地的声音、洗手间沐浴的声音、洗衣机转动的声音、抽水马桶“轰鸣”的声音等。
这可能还是次要的,如果楼上楼上再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子,日子就更难受了。
每天不定时都能感受到小孩子的活泼好动,对于一些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碰到“噪音”扰民怎么办?
有的人选择忍气吞声,有的人选择硬刚,有的人求助于各种部门,但效果似乎都不怎么好。
自己忍了,该来的噪音一点都少不了,也没人会去夸赞你“善解人意”,更不会被你“识大体”的做法而感动。
选择硬刚,碰到讲道理的还好,可既然能长期制造“噪音”,想来也不是善茬,找上门只会激化矛盾。
有人“以恶制恶”,用上震楼器反击,最后闹的邻里成了仇人。
那么,求助于有关部门有用吗?法律对此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事实上,以前对于噪音扰民不是没有人管,既有相关法律条文,也有具体管理部门。
![]()
比如,根据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而且,第五十八条在法律责任方面也具体提出: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娱乐活动,以及新房装修等,只要未按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都可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而且,条文也规定得很明显,对此实施管理和处罚的就是公安机关,这也是警方的法定职责。
不过,在2022年6月5日实施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原法被废止,其中对噪声的管理处罚也有了改变。
新法没有直接要求公安机关介入处理,而是规定社会生活噪音先由地方政府指定部门处罚管理,只有经劝解、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才会介入。
![]()
而且,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处罚也较轻,第一次先警告,拒不改正再犯,才会被罚款200-500元。
很多人不太明白,以前公安机关直接管效果都不好,如今还要先劝阻调解,不是更没有人当回事了吗?
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新噪音法这么规定是合适的。
这两年,随着法制越来越健全,对法律”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家想必都还记得,不久前,关于取消对违法犯罪人员子女在入伍、考公、入党等方面限制的呼声就不小。
”一个犯罪,到底该不该殃不及子女?“也成了当时舆论和网友们争论的焦点。
有人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大人犯错跟孩子有什么关系,一下就把他们将来的路堵死,有违法制公平的理念。
也有人认为,子女既然可能享受到父母违法带来的收益,就应该为此承担一定的后果。
而这一次新规的出台,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明显是倾向于前者。
因为公安治安处罚不同于普通行政部门如城管处罚,会对当事人留下较重痕迹,可能对当事人如考公、入党等方面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最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既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
其中提到,如果遇到噪音扰民,可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依法劝阻、调解和处理。
最大的亮点在于,新法加大了对屡教不改的处罚力度,规定除罚款外,增加拘留处罚种类。
”最高将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这样的处罚力度,无疑大大增加了对于噪声制造者的震慑,相比以前几百元的罚款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以前,有法不管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受害者找不到能管的人。
往往每一个部门都说自己没有“执法权”,怕担责任不想管,也间接纵容了噪音扰民的频发。
而且,在如何认定嗓音污染方面也有很多的限制。
![]()
要知道,现在的房屋建筑质量本身隔音确实不好,再加上有些人作息时间不规律,素质差,不为他人着想,矛盾很难避免。
而且,怎么才能有区分正常声音和噪音也很难。
按照法律的规定,认定噪音需要用专业设备来测量,普通人自己网上买的测量分贝的仪器,结果法院未必会认可。
这就大大增加了维权成本。
而且,有些声音虽然在法律意义上达标,但实际对他人的影响照样严重。
比如空调外机的嗡嗡声,有人把外机装得太靠近邻居卧室,这种长期的低频噪声,也很让人难受。
另外,如何证明邻居制造噪音与自己健康受损有因果关系也是一个难点,往往需要长期的监测,以及通过医疗机构专业鉴定等。
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居民自行取证的难度较大,降低维权的信心。
还有人担心,如果噪音制造者是老年人,有关部门很可能出于实际考虑,哪怕对方不听,可能也不会被拘留。
这样一来,新法的效果也就被打了折扣。
有网友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改成拘留其子女或孙辈,这绝对可以那些震慑倚老卖老的老年人。
对此,大家怎么看?
注:本文旨在表达个人观点,提倡大家理性讨论,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