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真正的高手给孩子铺路,从来不是大张旗鼓的,甚至你都看不出半点痕迹,因为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早都已经稳站在高处了。
第一个故事,曲线镀金。话说有位资深的从业者,他家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学的专业挺冷门,想直接进入核心部门,不光难度大,还容易被人说闲话。他也没急着托关系,反而让孩子先考进了单位下属的一个事业机构,专门做行业研究的中心。这个地方级别不算高,报考门槛也相对低,外人看了只会觉得就是个普通岗位,没人会多想。
孩子进去后,他只给孩子提了三个要求:第一,沉下心来做研究,尽早评上中级职称;
第二,单位里所有给上级写报告、报材料的活,必须主动抢着干;
第三,多给上级单位下来交流的年轻同事处好关系。
就这么过了几年,上级单位内部搞人才选拔,明确要求要有专业背景,还得熟悉单位的工作风格。他孩子一报名,笔试、面试顺顺利利就拿了高分,成功入选。
这个时候大家才后知后觉,这个孩子早都不是当年那个冷门专业毕业生了,人家手里握着行业专家的职称,有好几份亮眼的分析报告,还跟上级单位不少人都熟络。人家的履历干干净净,每一步都合规合理,这哪像是铺路,简直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精准成长。
第二个故事,精准下放。另一位行业的资深人士,他家孩子年轻有冲劲,想早点做出成绩,但是却缺了个关键条件——基层经历。如果要是直接把孩子安排到条件宽松的乡镇,那太扎眼了,容易引人议论。他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把孩子派到省内有名的帮扶重点县,还让他参与一个刚启动的省级重点帮扶项目。
在外人看,这是把孩子往苦地方送,但是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这里边的门道。这个项目是省级层面重点推进的,资源给的多,关注度也高,只要不犯大错误,最后肯定是能出成绩的。更关键的是,那个县的主要负责人是他早年共事过的老同志,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每次遇到关键节点,总能得到最精准的指导。
两年后,项目成效显著,成了全省的示范案例。他孩子作为核心成员,履历上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凑齐了基层经历这硬条件,还多了能扛事、有重点项目经验的亮点,后续发展,那自然是顺风顺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